2012年,光伏行業在產能過剩、“雙反”政策的夾擊下,經歷了陣痛期。一時間,數百家中小企業應聲倒地,而曾經的大佬如尚德電力宣布破產,賽維LDK亦面臨股權之爭,處在危險的邊緣。不過,作為中國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之一的英利集團今年1月宣布,2012年全年組件出貨量達到2.3吉瓦,同比增長43%,成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業。近日,記者來到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親身感受這家在行業危機之后仍能逆勢飛揚的光伏企業。
穩定軍心老板下廚燉魚
當日下午,英利集團副總裁、天津大區管委會主任趙志恒帶著記者參觀。在光伏組件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工作,絲毫沒有受到行業危機的影響!斑@些產品將通過天津港,運往世界各地。”趙志恒指著一箱箱寫有中國英利字樣的大紙箱告訴記者。
從2012年夏天開始,光伏行業壞消息不斷,一時之間談“伏”色變。從國外的“雙反”到國內的一片倒閉之聲,讓英利的老總們坐不住了。危機中,穩定軍心是當務之急。
有這樣一個段子至今仍被英利人津津樂道:在一個月時間內,該公司董事長苗連生南下海南、北上天津,利用兩口特制的大鍋,為各廠區員工每人送上一份親手燉制的鮮魚。
“老苗是個心理學高手,他的很多舉動看似簡單,背后其實是為了穩定軍心。當你天天看到老板的時候,誰心里還會發毛呢?”趙志恒解釋說。
危中有機重構市場布局
危機之下,變者為王。英利能夠穩住人心,除了心理戰,更關鍵的是以戰略眼光提前布局,真正實現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2011年,一些歐洲國家已對大型光伏系統項目發展提出了限制,不少大型光伏項目被叫停。英利在那時就已嗅到寒冷的味道,旋即將觸角伸向小型光伏系統項目。經過準備、研發,公司率先開發出了高效電池和儲能項目,特別是屋頂光伏系統,為企業搶占中小型項目提供了支撐。
此外,英利還上演了一出曲線救國的好戲,高調進入投融資領域!斑@樣做主要是可以為自己搭建更加穩定的多晶硅原料來源,還可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光伏產業設備支持!壁w志恒表示,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可以增加客戶的吸附力,利用這個平臺可將產業鏈做大做強,為集團光伏完整產業鏈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發揮作用。
除了提前出手新項目外,英利借危機還主動調整市場布局。從過去過度依賴歐洲等老市場,轉向更平均地分布于以德國、中國和美國為主,其他新興市場為輔的結構。2012年,公司全球出貨量超過2.2吉瓦,首次榮膺全球銷售總冠軍。其中國內市場出貨量超過500兆瓦,同比上漲27%,國內市場已成為該公司全球銷售的重要支撐之一。
“美國對于中國太陽能產品的雙反調查并沒有讓英利傷筋動骨,反而獲益匪淺!壁w志恒告訴記者,我們原來的老市場量雖沒有增多,但新興市場增長很大。沒有整合就沒有持續健康的發展,他預計到2014年底,光伏行業將能有一個初步穩定的局面,屆時50%左右的劣勢企業會在這次浪潮中死掉,而在品牌、技術、質量、管理等占據優勢的企業將會趁機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