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成為證監會系統2013年改革的重頭戲,“新三板”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在政策支持力度日漸加大的背景下,“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海陽5月底啟動第三輪融資,擬募集資金1.696億元,這無疑將得到更多戰略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
“黎明前”再啟動融資
國務院日前批轉發改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要求證監會、人民銀行等機構共同努力完善場外股權交易市場業務規則體系,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
證監會主席肖鋼及副主席劉新華近期均表示,證監會將繼續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中心,拓展市場的廣度、深度。擴大新三板試點范圍,進一步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穩步推進多層次市場監管的有機銜接。
在“新三板”再迎政策利好的背景下, “新三板”掛牌的主營太陽能發電公司中海陽今年5月底宣布以5.3元/股的價格增發3200萬股,募集資金1.696億元。
定位于專業的太陽能電站服務商的中海陽,以太陽能光伏、光熱電站建設為主導,關鍵技術路線及主設備的研發生產為配套,漸次持有電站股權,參與運營維護,形成較完整的后端產業鏈。中海陽在不斷擴大光伏電站商業化應用的基礎上,同步開發太陽能光熱發電以及光熱與煤電、頁巖氣、天然氣等聯合循環發電,開創了能源供給的新產業鏈條。
2012年,受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與行業周期性波動的雙重影響,中國光伏行業進入低迷期,在此行業背景下,銀監會將光伏行業列入重點監管行業,銀行對光伏行業抽貸現象非常普遍,對電站項目支持也是非常謹慎。與此同時,國內外證劵市場的光伏企業也逐漸失去投資者的支持,光伏行業眾多企業要么倒閉,要么苦苦掙扎。
據中海陽公司人士介紹,目前,太陽能發電產業處于行業最低谷剛剛開始復蘇階段,在此時期,中海陽要么原地停滯不前,被動等待市場復蘇,則可能被對手趕超或甩開;要么在低谷期穩健提速,搶占市場份額,擴大競爭優勢,借勢做大做強;顯然中海陽選擇了后者。
前五個月中標超去年全年
公司分別于2010年7月和2011年3月以9元/股和21.2元/股完成兩次定向增資工作,總計融資3.245億元,兩次定向增資為中海陽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資本力量。
2010年4月至7月,公司以9元/股的價格增發1250萬股,募集資金1.125億元,主要用于智能匯流箱及DCS系統研發等項目,目前均有效按照公司戰略發展實施推進,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募投項目。
距首次募資完成僅4個月時間,2010年11月,中海陽啟動了第二輪融資,并于2011年3月完成。這次定向增發價格達到21.2元/股,發行股份1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2.12億元,募集資金投向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場項目。
據了解,公司于2011年2月在成都雙流成立成都禪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建設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基地,主要從事太陽能聚光熱發電鏡場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占地240.8畝,建設面積17萬平米,已投資5億元,分別從德國、美國等國家引進國際一流生產設備,建設國內首條具備國際先進技術和生產水平的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線,目前已完成整條生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將于2013年6月份實現新產品下線。
中海陽公司一直致力于太陽能發電領域,是最早進入太陽能光伏電站EPC的企業;自2008年至今,先后承接了中國諸多以“第一”或“首個”為代表的太陽能電站項目;公司在核心技術產品、系統模塊、技術標準領域具備豐富的累積和經驗。
盡管遭遇行業寒流,相比一眾虧損的光伏企業,中海陽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凈利潤3200多萬元;據公司人士介紹,截至今年5月20日,公司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中標簽約容量達132.23MWp,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總量;未來七個月中海陽預計的中標簽約量將繼續大幅增長;此外,在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國內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建設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中海陽將與國內外的頂級科研院所、大型能源集團一起漸次成為中國太陽能光熱電站建設及技術路線創新突破的引領者。
中海陽從太陽能光伏發電切入市場,逐步延拓到太陽能光熱發電、太陽能發電與頁巖氣、天然氣聯合循環——一個大能源概念的架構已初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