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于今天下午舉辦了能源/資源CEO圓桌會議,共有30余名能源資源行業高層參與對話。其中,中廣核集團總裁張善明,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久玲等12名行業企業高管參與了其中的“清潔能源”圓桌對話。作為參與本屆博鰲論壇,也可能是博鰲論壇歷史上唯一一家逐步以光熱發電為主營業務之一的本土新能源企業,中海陽已然成為光熱發電行業在本屆博鰲論壇上的“代言人”,為此,CSPPLAZA記者在會后第一時間對薛黎明進行了專訪。
記者:中海陽參與本屆博鰲論壇,承擔著為光熱發電行業代言的重任,您為此準備的代言詞是什么?并請簡單闡述一下您的這句代言詞的含義。
薛黎明:“光熱發電作為新能源產業之一,在未來的10到20年內將與傳統化石能源共生共榮、聯合協作;此基礎之上漸次提升在總能源中的占比份額!”這是我在4月9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能源/資源CEO圓桌會議》上闡述的觀點,簡要分解有三層含義:
1、新能源和傳統化石能源不是簡單互相替代的關系,而且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們相互之間是共生共榮的協作關系;
2、新能源基本上是可再生能源,屬于一次開源(注:開源此處指開源節流,開發新能源促進環保發展,提高能效,節約能源)的范疇;而其中太陽能光熱發電相比于其他類別的新能源有著固有的優勢,譬如:基礎性、可調度、可聯合循環等等特性我在其他論述中也曾多次提及;
3、總能源消耗過程中要想達到優異的“節能環保”指標,逐步消解霧霾的大難題,除掉開源外、節流也異常重要,因此對傳統化石能源的節能環保改造及技術提升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光熱發電就能有很好的應用市場,除獨立發電外,還能在重油、頁巖氣等化石能源的開采及環保指標優化階段發揮很大的功用。
記者:清潔能源圓桌對話的議題之一是討論“可再生能源在滿足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中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對電力行業體制的沖擊和影響“,如果從光熱發電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光熱發電將在未來能源需求中扮演何種角色?光熱發電對未來電力行業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影響又是如何?
薛黎明:在上一個問題中我已闡述未來10-20年中新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基本關系,至于光熱發電因為其固有的技術特性,它會在與化石能源的聯合協作過程中漸漸成長為基礎能源之一,隨之能源占比份額也會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至于對電力行業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影響,建議可更多關注這次博鰲論壇中另外涉獵的話題“第三次工業革命”、“智能電網”;當然在能源/資源CEO圓桌會議上也有交流——其核心觀點是“當電力像今天在互聯網上的普通商品一樣,直接在大平臺上點對點的交易,那時的行業結構和體制改革自然會翻天覆地且水到渠成。”
記者: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中國新能源產業在歷經數年高速發展后正逐漸回歸理性平穩狀態,而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并網難等障礙仍普遍存在,您認為新能源行業新的發展動力在哪里?
薛黎明:這幾個問題提的很好,環環相扣。
如果簡單回答,則為新能源行業新的發展動力將來源于“電力行業的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
政府管好宏觀總體規劃和準入標準,其他放給市場;當然近一年多來中央、國務院及各部委不斷地出臺規定、條例來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至于你提到的“并網難”等障礙確實在部分區域依然存在,但相比兩年前已有了很大改觀,我們也深信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博鰲論壇歷來是政商界高層人士的盛會,您期待在本屆論壇上與參會的其它嘉賓針對光熱發電行業發展達成哪些共識?
薛黎明:參加博鰲論壇大會或各類圓桌會議的嘉賓確實有很多是政界、商界、學術界的精英,其中絕大多數為各自領域的優秀代表;加上博鰲論壇現場提供了一個寬松的交流探討氛圍,營造了一片非常好的思維共享的時空。
我希望通過本屆論壇,令嘉賓中的行業和金融界人士認識光熱發電,了解光熱發電目前的發展階段和廣闊的未來;嘉賓中的政府領導能加快促進光熱發電電價等各項關聯政策的迅速落地。同時中海陽作為國內太陽能發電產業中的一員,自企業成立以來一直秉承“實現自我、惠澤社會、造福子孫”的歷史使命,愿意與嘉賓們一起為推廣包括光熱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應用、消除霧霾回歸藍天白云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