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并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至少從2012年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并傳入中國后,已經在國內演繹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盡管傳入我國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但目前來看,各方對于能源互聯網的認識并不相同,在如何發展能源互聯網上也沒有形成共識
能源互聯網并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至少從2012年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并傳入中國后,已經在國內演繹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盡管傳入我國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但目前來看,各方對于能源互聯網的認識并不相同,在如何發展能源互聯網上也沒有形成共識,更沒有出現一套系統、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推進實施方案。
能源互聯網雖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對于能源產業和互聯網行業來說,卻依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能源互聯網的內涵到底是什么?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能源互聯網?又該怎樣來一步步扎實推進?入口在哪里?
結合中海陽的實踐和個人的思考,我簡略地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對能源互聯網發展現狀的認知: 作為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的首倡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眼中的能源互聯網是這樣的:“能源互聯網是把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采集、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變為智能化的分散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成能源共享網絡。”
他進一步設想,在即將到來的時代,能源互聯網將可以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分享,就像我們現階段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簡要概括,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能源互聯網有三個基本立足點:
1、定位在分布式的綠色可再生能源上;
2、可再生能源的主導使用形式為電力;
3、億萬人參與,互聯共享,平臺交易。
綜合這三點分析,我們可以勾畫出杰里米·里夫金眼中的能源互聯網應該是:將可再生能源轉換成二次能源電力,通過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結合互聯網平臺技術,實現億萬人的實時能源互聯和共享。
杰里米·里夫金的定義和詮釋,是否就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正確方向呢?是不是囊括了能源互聯網的所有內涵呢?是否就符合我們中國的能源產業發展實際和需要呢?
這當然是可以也應該探討的,畢竟杰里米·里夫金只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為我們提供了發展思路上的啟迪;到底應該怎么發展還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這幾年,國內外很多專家發表了個人的研究成果,一些大型能源企業也結合本企業屬性、特點,提出了自己的能源互聯網建設方案;但總的來說,一個能得到廣泛認同且系統的、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能源互聯網方案并沒有出現?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