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供貨協議有風險,簽約需謹慎。天合光能有限公司(NYSE:TSL,下稱天合光能)遭俄羅斯多晶硅供應商Nitol Solar違約,1100萬美元打了水漂。于是,他們決定向俄方索賠。 天合光能媒體總監葉超向新聞記者透露,當初多晶硅市場供不應求,為獲取足夠的原料,2007年1
長期供貨協議有風險,簽約需謹慎。天合光能有限公司(NYSE:TSL,下稱天合光能)遭俄羅斯多晶硅供應商Nitol Solar違約,1100萬美元打了水漂。于是,他們決定向俄方索賠。
天合光能媒體總監葉超向新聞記者透露,當初多晶硅市場供不應求,為獲取足夠的原料,2007年10月,天合光能與Nitol Solar簽訂長期供貨協議,預付900萬美元貨款購買多晶硅。但由于供應產品質量太差,后者無法按期供貨,天合光能只能從現貨市場以更高的價格購入多晶硅,造成了2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天合光能認定Nitol Solar的行為違約。
葉超表示,天合光能的法務部和歐洲團隊已啟動索賠程序,要求Nitol Solar返還上述經濟損失。目前索賠工作主要由天合光能歐洲團隊負責。
據彭博社報道,Nitol Solar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俄羅斯Usolie-Sibirskoe,曾是俄羅斯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Nitol Solar是Nitol集團的子公司,后者由俄羅斯銀行Sberbank和俄羅斯大型企業JSC Rusnano擁有。
中國的光伏產業長期有著“兩頭在外”的特點,即原料和市場均在海外,而中間的生產環節在國內。國內多晶硅生產不能滿足需求,光伏企業不得不從海外大量進口。2008年以前,多晶硅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高峰時期現貨市場價格達200美元-400美元,光伏企業多簽訂長協來鎖定價格。金融危機后,多晶硅價格一路狂瀉,2014年現貨價格已驟降至每公斤20美元上下。
天合光能的遭遇并非個案。NPD 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稱,當年多晶硅市場供應緊俏,許多光伏電池企業都以簽訂長協合同,預付款項的形式來鎖定原料。作為多晶硅供應商,Nitol Solar在2015年前的訂貨合同總額達15億美元。
昔日的光伏霸主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尚德)也與Nitol Solar有合作。根據合同,Nitol Solar應在2009年-2016年間向尚德供應多晶硅。尚德出資1億美元購買Nitol Solar 14%股份,后減持至11.5%。
為確保太陽能電池原料供應充足,2007年臺灣茂迪股份有限公司,也與Nitol Solar簽署長達六年的多晶硅采購合約。根據合約,茂迪股份為此支付了高達新臺幣54億元(約合12.4億元人民幣)的貨款。
但Nitol Solar并未履行供貨協議。而后,由于Nitol集團進入破產程序,尚德及其他公司損失了全部投資和預付款。
廉銳提醒,國內企業在向海外擴張時要考慮投資環境和合作方的信用。葉超也建議,國內企業簽署國際合約時,要注意是否有出現跨國違約的可能,特別是海外合作企業信用不佳,所屬國法律不嚴密。
作者:危昱萍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