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光伏企業不出口就會餓死,現在中國光伏電站市場每年光伏產品消費量已經占據了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毫無疑問,市場重心正在轉移——由原來過度依賴德國等少數歐美市場,開始將重心轉向中日印等亞洲市場。 9月20日,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將總部由上海遷至北京,此舉被業內認為是光伏
以前光伏企業不出口就會餓死,現在中國光伏電站市場每年光伏產品消費量已經占據了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毫無疑問,市場重心正在轉移——由原來過度依賴德國等少數歐美市場,開始將重心轉向中日印等亞洲市場。
9月20日,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將總部由上海遷至北京,此舉被業內認為是光伏市場重心由歐洲轉向國內的一個縮影。
在晶澳北京總部成立儀式上,晶澳執行總裁謝健與記者展開對話,以一個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的視角和光伏從業者的角度對當下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剖析和探討。
晶澳執行總裁謝健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市場正在日益成熟
記者:你認為國外光伏市場與國內有何異同?
謝健:其實每個市場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現在有一些歐洲市場更多的是在做分布式屋頂,他們可能會更關注于更高效的產品,講究美觀,追崇建筑的一體化,這與國內存在不一樣的地方;在地面光伏大電站方面,大部分要求基本都差不多,都要求功率足夠高,成本足夠低。現在國內光伏做得更多的還是在大電站方面,這更側重于要求成本低,功率高,過去大家都只追求低成本,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在為什么會誕生“領跑者”計劃也是出于這些原因。
記者:怎么評價現在光伏電站的投資現狀?
謝健:我覺得有一點過熱,因為大家都在跟風投資,投資的這些人或企業有些并不具有實力。過去很多有關系的去弄到一些“路條”倒賣牟利,后來被國家明令禁止。我認為目前光伏電站的投資是有點過熱,大家還沒有理性的看到電站的投資并不是暴利的投資,按道理它應該是有合理回報的投資,是一個微利的投資,這樣光伏才會最終去替代傳統能源。如果是暴利的話就不正常了,國家為何還要源源不斷的補貼,那肯定是不對的。
記者:與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相比,國內分布式電站進展緩慢,對此如何看待?
謝健:國內分布式目前還存在房屋產權、融資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融資問題可能解決的更容易,關鍵還是屋頂的產權和能源合同管理。比如屋頂你是租的,然后你又要向下面的用電方收電費,你作為分布式電站的投資商,要同時和三個不同的主體打交道,在中國沒有很好的契約精神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即使合同規范的很仔細,也有可能會沒辦法執行,這點可能也是中國和美國、日本存在差異的原因。
記者:除了過去一味追求低成本外,國內市場是否還存在產能過剩、低價競爭、以次充好等問題?
謝健:這些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嚴重程度不同。現在產能過剩問題已經緩解了不少,經過前幾年的教育,一些質量低劣的產品逐步暴露出問題,大家知道不能因為低價隨便去買低質量的產品。現在國內光伏企業也都開始重視質量問題,市場上中國主流光伏廠家提供的產品,質量還是挺好的,都是能夠各方面滿足25年發電需求的產品。
記者:25年真的有保障嗎?
謝健:只要這個產品是不偷工減料做出來的,25年是沒問題的。如果偷工減料,那就要打一個問號了,有可能會變成20年或者10年、5年。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