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對香港證監會調查漢能薄膜表示不滿,稱“每一項關聯交易都及時進行了公告”,但“4年多來,監管部門從未對此提出過反對”。
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圖片來源:CFP
繼5月底通過新華網否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薄膜,00566.HK)正在接受香港證監會調查后,漢能控股集團(下稱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首度公開發聲,反思漢能薄膜所存在的問題。
9月29日,李河君在漢能21周年司慶上長達1個多小時的講話中稱,漢能“步子邁得太快了,欲速而不達,拔苗助長早晚會出問題”。
李河君表示,漢能選擇的薄膜發電既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有大量的資金需求,“從2009年至今,漢能已經投進去幾百億了,遠遠超過了金安橋水電站建設的投資。”
然而,與主流的晶硅路線相比,薄膜路線并不被看好。平安證券能源金融部執行總經理王海生告訴記者,雖然金融機構在考量是否對某家光伏企業投資時,不會對其技術路線有所偏好或歧視,但在評估風險敞口時,對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經營能力等都很重視。
多位漢能薄膜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漢能薄膜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市面上很少看到漢能的產品”。
漢能薄膜絕大部分交易都來自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李河君也承認這一點,但仍堅持“這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
漢能薄膜屬于借殼上市,2009年在借殼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鉑陽)之前,漢能控股集團已經和鉑陽進行了大量交易。因此,李河君認為,漢能集團與漢能薄膜之間的關聯交易,“只是按照最初的業務模式繼續擴大業務合作罷了”。
2013年,漢能薄膜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為100%,2014年則降至62%。
李河君稱,“這種關聯交易的形式,和世界各國政府對新能源產業進行補貼是同樣的邏輯!
他還對香港證監會因此而調查漢能薄膜表示不滿,稱“每一項關聯交易都及時進行了公告”,但“4年多來,監管部門從未對此提出過反對”。
彭博社此前曾報道,香港證監會對漢能薄膜進行調查的原因是其涉嫌操縱市場。但李河君稱“這是一個笑話”。
李河君稱,最近兩年,漢能薄膜至少經歷了3次大規模“惡意做空”,而他本人“從未炒過股票”。
目前,李河君本人依然是漢能薄膜的第一大股東。依據漢能薄膜今年3月發布的公告,李河君持股比例高達73.1%。
不過,李河君稱,將考慮開放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而非“一股獨大”。至于具體細節,其并未透露。
李河君也意識到了漢能所面臨的市場困境,稱其“市場經營意識薄弱,過度強調了規模投資作用,忽視了市場營銷能力建設”。
8月底,漢能薄膜通過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將改變原有的直銷模式,采取經銷商加盟合作的方式,與經銷商共建銷售渠道。漢能薄膜亦稱,正因如此才大幅裁員2000人。
李河君此次還表示,漢能薄膜將采用“移動能源+”戰略,利用薄膜太陽能電池芯片輕便、可折疊、易附加等特點,以該芯片作為技術基礎提供開放性平臺,讓其他產品生產商借助“薄膜芯”獲取增值空間。此外,漢能薄膜還將開發全動力太陽能汽車和無人飛機等新產品。
對于李河君沉默4個月來的首次發聲,業內人士多持正面評價,認為漢能在國內對光伏行業的宣傳普及等方面還是有貢獻,李河君這次講話也“還是有真誠的”,但也有人不買賬,稱“還不如不說話”、“有些東西,可能一輩子也圓不回來了”。
作者:熊少翀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