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集團正在重返新能源市場,布局新能源投資。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殼牌重返新能源投資業務 每年研發預算達2億美元
導讀:殼牌集團正在重返新能源市場,布局新能源投資。殼牌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事業部總裁魏思樂(Maarten Wetselaar)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新能源投資占殼牌的資產規模比重比較低,還不到1%,未來將重點投資三個領域:新燃料、天然氣和新能源發電、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服務能源終端用戶的解決方案。在殼牌每年1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中,新能源業務占到1/5。
巨頭再次歸來,殼牌集團正在重返新能源市場。
今年5月底,殼牌集團在既有的天然氣一體化事業部中增加了新能源業務,新建了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事業部,布局新能源投資。
6月28日,殼牌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事業部總裁魏思樂(Maarten Wetselaar)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次全面闡述其新能源投資戰略。
魏思樂表示,和15年前首次涉足新能源投資時的環境相比,現在處于好時機,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戰略決定。
殼牌認為,全球能源轉型正值其時,希望參與這次轉型,通過生產更多天然氣以減少煤電,同時繼續投資于未來能源,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并繼續支持政府主導的碳定價體系。
魏思樂解釋,目前新能源投資占殼牌的資產規模比重比較低,還不到1%,未來將重點投資三個領域:新燃料、天然氣和新能源發電、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服務能源終端用戶的解決方案。
“在殼牌每年1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中,新能源業務占到1/5。”魏思樂透露,可以預期的是,新能源投資將成為其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記者獲悉,在殼牌的上游、下游、項目與技術、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四個事業部中,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是業務增長最快、效益最突出的部門。
“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殼牌重新認識到了新能源的未來前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記者分析,這家重量級選手的回歸,將為全球新能源市場帶來新的變量。
新能源累計投資17億美元 這并非殼牌首次涉足新能源業務。
早在2001年,殼牌便在全球布局了一些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水電等項目,但由于這些項目投資規模大、成本高,而消費者尚未準備好為清潔能源支付更高的費用,隨后逐步退出。
對此,魏思樂解釋,“的確如此,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投資新能源的時機不成熟,我們布局太早了。社會對低碳能源投資認知不夠,消費者也沒做好為此買單的準備。”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