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座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大唐天威(甘肅礦區)10MW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28日在甘肅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該項目開工標志著我國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翻開了實際應用的新篇章。項目的如期建成運行將使我國成為少數掌握完整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國家之一,并以此驗證光熱發電關鍵部件國產化技術,啟動國內光熱發電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從國外引進拋物面槽式光熱發電技術,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充分消化吸收再創新,將為最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奠定扎實的基礎。
甘肅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中國南方工業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保定天威集團、甘肅礦區等領導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了此次開工慶典儀式。
該項目光場規模為10MW,場址位于甘肅礦區大唐803電廠。項目占地300畝,總投資3億元,一期計劃2011年10月竣工。本項目建成后,利用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來補充發電,光場可以輸出熱能4.423×1010kcal,可有效減少原火電機組煤耗量,降低污染排放,每年可節約燃煤11785t/a,可減排二氧化硫33.64t/a,可減排煙塵2.081t/a,可減排氮氧化物38.31t/a。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大唐集團、保定天威集團共同出資建設,保定天威集團負責本項目光場的設計、制造和建設。一期1.5MW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在此基礎上通過充分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實現光熱發電裝備的全部國產化。其系統光場部分包括集熱系統、跟蹤控制系統、HTF系統、換熱系統等所用輔助系統,這將是國內第一個嚴格按照國際現有太陽能槽式光熱電站行業要求進行建設和運行管理,技術參數達到國際水平的完整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太陽能光熱發電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國家已將其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出“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市場”。同時在國家電力“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將在甘肅、寧夏、新疆、內蒙選擇條件適合地點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為此,中國大唐集團和中國南方工業集團作為大型央企,在成都市政府和甘肅礦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切實履行其社會責任,積極推動了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應用。
太陽能光熱發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在國外已經進入全面商業化階段,美國能源局已將太陽能光熱發電定義為基礎能源。拋物面槽式光熱發電技術已經具備近三十年的應用,全球光熱發電站百分之九十以上采用槽式,其技術成熟可靠。
近年來隨著世界光熱發電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槽式光熱發電從系統集成到關鍵部件制造各個環節,西門子、阿爾斯通、ABB等諸多巨頭紛紛涌入,使得槽式光熱電站的整體系統以及聚光系統、傳熱系統、儲熱系統等各子系統的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維護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聚光組件(SCA)、集熱管(HCE)、拋物面反射鏡等關鍵部件形成了相應的行業規范,世界光熱發電市場已經啟動。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剛剛起步,發展相對落后,本項目通過技術引進再創新的方式,必將大大加速中國太陽能熱發電的發展,迅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