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認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已成為全球共識,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
光伏行業經過了野蠻生長的初期,和粗放競爭的發展階段,2017年,“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的第三年,整個光伏行業對技術和產業升級的意識明顯提升。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是光伏發電提升效率、降低度電成本的關鍵。未來,整個行業對于前沿技術的重視無疑將凸顯。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的總裁李振國說:“我們是做組件的,我感受很深的是(企業)加速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在前面十年左右的時間,每年以5瓦的速度在增加,但是在未來的三年,多晶組件每年會有10瓦的增加。極大了加速了這個行業的技術進步。三年以后因為這種增加,組件成本繼續降低,給下一步建設當中,土地的減少,新技術的應用都提供了十分大的空間,實際上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領跑者最大程度的促進了技術的加速進步。”
在技術進步、裝機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光伏發電也出現由“零部件領跑”到“系統升級全面引跑”的趨勢。此前,“領跑者計劃”只對電池和組件的效率提出了要求,現在也對其他零部件、對系統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電氣設備,非電氣類的產品也開始參與到“領跑者”項目中,通過提高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從而讓業主在激烈的競爭中確保收益,正是系統領跑的體現。
去年,中國以34.5GW的新增裝機量再次領跑全球光伏市場。這也是中國自2013年以來,連續四年獲得光伏新增裝機總量的世界第一名。美國新增14.7GW光伏裝機容量,排名第二。排名第三至第五的分別是日本、印度、英國。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的太陽能市場便已開始急劇升溫。由于國家對光伏產業的大力扶持,中國光伏裝機量保持多年持續高速增長:2013年就突破10GW,總裝機量約等于美國和日本兩國裝機量之和;2015年已超過15GW,是美國裝機量的兩倍。體量如此大的中國光伏產業,技術提升的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新就此話題接受了記者采訪。張建新認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已成為全球共識,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
以下是對話內容:
問:光伏行業在建設運營方面企業眾多,標準各異,良莠不齊,特變電工作為行業排名第一的EPC企業,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張建新:目前行業仍然面臨著產品技術積極性不高等挑戰,未來升級版的領跑者計劃將更專注于提升中國光伏先進技術產品在全球范圍的大規模利用。特變電工除了光伏電站上的組件和支架,其他的原則上都有能力去生產和制造,組件產品,我們和行業內優秀的企業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另外在光伏壁網逆變器,回流箱,包括配電箱,電信、電纜、變壓器方面,特變有非常強大的研發和實驗能力,能比較準確的控制電器設備未來發展的質量問題。在組件質量問題控制上,其實我們以前是生產組件的,當時跟BP公司合資的,現在雖然我們退出了組件的生產制造領域,但是其實有光伏組件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對所有供應商提供的組件,可以做出抽檢和檢測,確保整個工程質量。
問:EPC模式在光伏行業發展有什么優勢?國內國際的EPC在實施過程中有什么不同?
張建新:客觀的說,中國整個光伏工程的體系建設,受到火力發電影響很大,而中國火力發電的體系又受中國的計劃經濟的體制影響。火力發電一般怎么做呢?一般比如說鍋爐、汽輪機、發電機、變壓器,由業主招標,招標以后招施工單位做。其實中國的火力發電真正做EPC的非常少,基本上全部走的施工,就是施工組織管理,就是一般的工程企業主要是施工環節,再加上一般的包工包料主要設備全是由業主單位來提供實施完成的。
這個體系在中國延續了從解放初到現在,在世界范圍內,火力發電大部分是以一種總承包的形式,也就是我可以提供技術、參數、質量要求,由施工總承包企業負責完成。這兩種模式到底哪一種好呢?客觀上來說,如果甲方,就是業主有非常強大的工程技術背景,了解的非常深厚,知道采購設備怎么做,(火電的承包方式)應該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尤其在火力發電領域,因為它的施工管理是業主強。
作者:周夫榮 來源:中國企業家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