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到“別人的碗里淘金”的結果會怎樣?剛剛宣布退出光伏產業的孚日股份(002083.SZ)給出的答案是:這是一樁賠本的買賣。 這家全球最大的家紡企業11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意圖退出6年前涉足的光伏產業,將出售全部光伏項目相關生產設備。值得玩味的是,孚日股份宣布退出光伏產業的時機,與其6年前投入巨資時一樣,都是
跨界到“別人的碗里淘金”的結果會怎樣?剛剛宣布退出光伏產業的孚日股份(002083.SZ)給出的答案是:這是一樁賠本的買賣。
這家全球最大的家紡企業11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意圖退出6年前涉足的光伏產業,將出售全部光伏項目相關生產設備。值得玩味的是,孚日股份宣布退出光伏產業的時機,與其6年前投入巨資時一樣,都是光伏產業的“黃金發展期”。
“隔行如隔山,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只能捕捉有限的機會,而很多跨界企業的衰敗正是違反了這個原則,盲目收購企業,盲目新上項目,陷入機會的陷阱而無法自拔。”銳財經行業分析師王政11月25日就孚日股份退出光伏產業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這一進一退,讓孚日股份不得不付出高達2.3億元的代價。”
“全身而退很難”
實際上,一度低迷的光伏產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正在持續回暖,很多企業恢復了盈利。
“這得益于國內市場大規模的啟動和海外市場的發展,加之國家政策扶持及技術創新等利好因素影響,光伏產業整體回暖跡象明顯。”王政調研后得到的信息是,目前各類社會資本再次涌入,光伏產業已形成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去年年初還堅稱要“堅持做下去”的孚日股份,為什么選擇退出呢?
“目的是甩掉包袱,以便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紡主業上,做精做強家紡主業。”按照孚日股份的說法,因光伏行業持續不景氣,公司投資的光伏項目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拖累較大,公司擬將光伏項目相關設備全部出售。
孚日股份表示,“盡管光伏電池特別是薄膜電池項目2011年即順利投產,但由于光伏產業整體不景氣,產品銷售價格不斷大幅下降,且該生產線初始投資金額較大,生產成本較高,所以產品銷售價格競爭力較低,出現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狀況,至今已處于閑置狀態。”
公告顯示,此次擬轉讓的30MW CI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及附屬設備賬面原值8.07億元,已計提折舊2.26億元,計提資產減值2.06億元,賬面凈值3.75億元,但評估值僅為5805.82萬元,較賬面凈值減少84.51%。
孚日股份坦承:預計本次交易將損失2.3億元,2014年凈利潤減少約1.7億元,計入公司2014年度經營業績。
“盡管光伏產業利潤高,但同時又是投資大、風險大的項目。”長期關注孚日股份的長江證券分析師張月鳳對記者表示,這些領域與其主業無關,也起不到上下游相互補充的作用,由于業務差異太大根本駕馭不了,“全身而退都很難”。
作者:鄭重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