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綠色電力證書(綠證)將開展自愿認購試行交易。據了解,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綠證交易試行細則,并完成第三批綠證的核發工作。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綠證交易,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能夠實現現金流的快速回收,并緩解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
綠證交易將啟動
7月1日起,綠色電力證書(綠證)將開展自愿認購試行交易。據了解,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綠證交易試行細則,并完成第三批綠證的核發工作。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綠證交易,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能夠實現現金流的快速回收,并緩解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
綠證交易將啟動
根據綠證交易試行細則,“綠證”是指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依照相關規定,根據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給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所頒發的電子憑證。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通知》提出,擬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自愿認購。
根據綠證交易試行細則,綠證的交易方式包括單向掛牌或協議轉讓兩種。交易完成后,系統將自動生成電子交易憑證,具法律效力,已交易的電量不得申請其他補貼。同時,綠證交易者須在信息平臺內按月填報專案結算電量,并上傳當月的電費結算單、電費結算發票、銀行轉證證明等文件,作為月度電量結算的統計。按照1個證書對應1MWh結算電量標準,在信息平臺上向企業核發相應證書,并自動同步到交易平臺。綠證以整數為交易單位,不足1MWh結算電量部分結轉到次月核發。
近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完成了第三批綠證的核發工作,涉及67個新能源發電項目,綠證表征的上網電量共25.46億千瓦時。
此前,中國先后已發布兩批綠證。第一批包括20個風電專案,設備容量11.25GW。第二批綠證由15個新能源專案取得,當中包括3個光伏專案、12個風電專案。三批累計核發綠色電力證書項目102個,其中,風電94個、光伏8個,合計裝機容量654萬千瓦。
緩解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通過綠證交易,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能夠實現現金流的快速回收。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補貼層面的財政壓力將得到緩解。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可再生能源補貼不能按時發放,影響了新能源發電運營企業的現金流,也抑制了一些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其中,光伏企業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
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累計達到550億元。大量并網發電、具備補貼發放資格的項目,由于電價附加費用收取不足,遲遲拿不到補貼。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的測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將達到700億元。
建立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綠色證書交易機制,成為緩解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的重要措施。專家認為,綠證交易補充了現行的新能源補貼制度。綠證與現行補貼制度的有機結合,有望不斷擴大我國清潔能源的規模,實現能源結構轉型。
作者:歐陽春香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