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家以構建節能環保產融生態為宗旨的平臺型服務機構——浙江碳銀對外宣布,正式進軍民居光伏領域,致力于為地方政府培育“造血”產業,使 更多用戶享受“陽光收益”。
專家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發展綠色金融的初期,需要由大型金融機構和大城市來示范和推廣,但隨著市場發展不斷推進,就必須要積極推廣到
近日國內首家以構建節能環保產融生態為宗旨的平臺型服務機構——浙江碳銀對外宣布,正式進軍民居光伏領域,致力于為地方政府培育“造血”產業,使 更多用戶享受“陽光收益”。
專家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發展綠色金融的初期,需要由大型金融機構和大城市來示范和推廣,但隨著市場發展不斷推進,就必須要積極推廣到更多的地區,不同城市以及地方金融機構也必須積極參與其中。只有這樣,綠色金融才能走向規模經濟,才能支持大量中小企業的綠色化進程,真正實現“點綠成金”。
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作為行業內的先行者,浙江碳銀近日正式進軍民居光伏領域,通過大數據手段建立嚴格的篩選標準,找出一線 廠商與專業系統的安裝/運維公司,使民居光伏在組件質量、安裝施工、后續運維等層面更具品質保障。
數據顯示,截止 2016 年底,國內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已達 77.42GW,已居世界首位,僅2016年的國內新增裝機就高達 34.54GW。近年,各大光伏企業紛紛 宣布進軍戶用市場,在民居光伏領域跑馬圈地,然而過度擴張必然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居民的項目又是最不容易管理的領域,施工質量也往往參差不齊,給光伏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專家認為,通過碳銀自主開發的節能環保云服務平臺,還可在手機上實施查看發電量與收益情況,保障利益透明化,可謂在不耗時、不耗力中充分享受陽光帶來的豐厚收益,極大地契合了近年來“共享經濟”發展的理念。
市場人士預計,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已達1.6萬億元,今后5年產業規模有望翻番,在綠色金融的助推下,節能環保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作為節能環保領域產業互聯網平臺,碳銀將運用自身資源集聚能力與產融深 度融合能力,將小而散的民居光伏項目有效集聚,形成規模經濟,從而產生強大的向居民讓利的能力。以浙江新昌一戶裝機容量為5kw的光伏發電項目為例,假設“光伏貸”貸款期 限為10年,設備年發電量約5000度,運行周期25年。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前10年每月按需還貸后,還可獲得售電分紅約2500元,后15年享受 全額售電收益約5.4萬元;若每年自發用電1000度,則25年節省電費約1.4萬元;該用戶可享陽光收益約7.05萬元。
作者:陳瑩瑩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