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島哈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建立的研究機構——青島哈工太陽能研究院在青島市城陽區注冊成立。新成立的研究院將發揮高校與業界領軍企業的聯合優勢,發展和推廣高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同時,研究院將不斷突破困擾太陽能行業的技術難題和發展瓶頸,為青島市光伏產業園和城陽區提供科技支撐,推動青島市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500兆瓦太陽能基地開工
青島哈工太陽能研究院院長楊書華介紹,研究院旨在通過產學研合作,利用哈工大在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方面的科研和人才優勢,為青島哈工太陽能公司提供技術依托,并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哈工大高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的研究水平。2010年10月,經過7個多月的籌備,研究院在出口加工區注冊成立。
從2010年10月開始,青島哈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批量產業化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繼今年1月份我國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200kW高倍聚光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之后,青島哈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5月底又在青島啟動了國內最大的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產業化基地——5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生產線建設。
楊書華表示,在現有高倍聚光組件和跟蹤器產業基礎上,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產業化基地分兩部分:一期生產2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電池芯片及光伏組件,總投資8000萬美元,預計今年年底建成;二期在一期建成后啟動,生產3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電池芯片、光伏組件及離網逆變器等相關產品,并上馬太陽能電池芯片的材料——砷化鎵生產線主要核心設備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發電成本有望下降
高倍聚光被稱為繼晶體硅和薄膜之后的第三代太陽能發電技術,目前,我國還處于產業化初期。
青島哈工太陽能公司建設的200KW高倍聚光太陽能示范電站已并網發電130多天,平均發電成本0.62元/千瓦時,基本達到設計水平。
據介紹,經過研究改造,新上馬的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聚光倍數將高達1180倍,而示范電站光伏組件的聚光倍數只有576倍,發電效率將提高30%;每瓦的生產成本由22元降到16元,發電成本也將降至0.41元/千瓦時。
據了解,主流聚光光伏系統是使用光學組件,“比如菲涅耳透鏡,它可以將陽光聚光至電池面上,從而達到高倍的聚光效果!睏顣A說,光學組件面積和電池面積之比稱為聚光倍數,聚光倍數大于300稱為高倍聚光,聚光倍數越高,光伏組件成本越低,但技術難度變大,要求很好地解決芯片散熱、光伏組件安裝定位和跟蹤太陽的精度等多個技術難題。
楊書華透露,2011年將計劃再建10兆瓦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站,屆時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358.9噸,二氧化碳約21900.4噸。他指出,隨著技術的改進,預計在5年之內,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每瓦的生產成本將降到11元左右,發電成本將接近目前火力發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