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陸上風電正式進入無補貼的平價時代,國內風電整機企業由此掀起一輪“降價潮”。而隨著風機價格的不斷下探,國內頭部主機廠商的業績也隨之出現波動。
8月20日晚,風電整機龍頭企業金風科技披露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79.04億元,同比下滑7.83%;歸母凈利潤18.49億元,同比增長45%。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17年后,該公司在近4年內首次出現營收下滑。與此同時,公司半年度凈利潤則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金風科技成立于2001年,于2007年登陸深交所,2010年登陸港交所。公司擁有風機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三大主營業務以及水務等其他業務。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0年金風科技國內新增裝機容量達12.33GW,國內市場份額21%,連續十年排名全國第一,長期位居全球前三甲。
具體來看,金風科技本次營收同比下滑主要系風機銷售收入減少。報告期內,公司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128.72億元,同比下降11.63%;實現對外銷售機組容量為2.96GW,同比下降27.66%。另外,公司風電服務實現收入16.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27億元下滑26.17%。
根據相關政策,2020年為我國陸上風電補貼最后的“窗口期”,當年國內新增吊裝容量高達57.86GW,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其中陸上風電新增53.8GW,同比增長105%,風電企業的業績普遍于2020年出現高速增長。
進入2021年,政策明確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不在補貼,實現平價上網。盡管陸上風電邁入“無補貼”時代,但在“雙碳”目標以及產業鏈成熟、風機大型化趨勢下,風電裝機依舊強勢。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風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萬,同比增長34.7%。2021年1月-6月,國內市場招標總量達31.5GW,同比增長167.5%,全部為陸上風電。
與此同時,面對風電行業從由政策性補貼驅動轉向由降本增效驅動的重要變化,部分整機廠商拋出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今年以來,風電整機招標市場價格不斷下降。
金風科技在年報中指出,隨著風電整機技術迭代與大型化發展,整機產品市場投標均價呈下降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3S平臺機型全市場各整機商的投標均價為2616元/千瓦;4S平臺機型全市場各整機商投標均價為2473元/千瓦。而這一價格距離去年價格高點4000元/千瓦近乎腰斬,據今年年初的3000元/千瓦的價格也已出現大幅下滑。
而作為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研發和制造風機的老牌企業,金風科技在價格方面一直相對保守,反對非理性的降價。與之相對的是,在風機價格不斷“下探”的情況下,金風科技相對“保守”的投標價格,或對其中標量有一定影響。
譬如,據風芒能源報道,8月19日,大唐集團1.98GW云南風電項目中,明陽智能以2252元/千瓦最低報價中標,而金風科技的投標價為2484.67元/千瓦,排在其前列的優上海電氣、東方電氣、運達股份及三一重能。
另外,在國華投資吉林乾安大基地500兆瓦風電項目中,該公司投標價為2611元/千瓦。同期,山東中車風電、中車株洲所投標單價均低于2400元/千瓦。
反映到數據層面,除風機銷量同比下滑近三成外,金風科技在手訂單量較去年也有所減少。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外部待執行訂單總量為12.95GW,在手訂單總量為16.39GW,其中在手外部訂單共計15.03GW,內部訂單為1.35GW。去年同期期末,公司外部待執行訂單總量為16.35GW,在手訂單總量17.95GW,分別為外部訂單17.42GW,內部訂單0.53GW。
不過,盡管訂單量出現下滑,但受到風電機組大型化節約了零部件的采購成本等因素影響,金風科技當期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收入降幅低于營業成本降幅,毛利率水平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7.4%增至27.98%;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板塊毛利率從12.13%提升至20.34%,增長8.2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流動性”依舊是金風科技需要面臨的問題。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8.9%,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96和0.7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為負40.89億元。公司表示,去年同期受市場影響,收到款項較多,本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回歸正常。
作者: 來源:財經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