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7日,ST申龍以每股3元的價格增發A股換股吸收合并海潤光伏。合并完成后,海潤光伏實現借殼整體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棒/片、多晶硅錠/片、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
海潤光伏的上市,正好趕上了光伏行業的寒冬。2011 年歐洲國家削減光伏補貼,海外市場需求波動,造成國內光伏產業進入低谷。然而,危機之中往往暗藏著機遇,如今光伏產業正在經歷的寒冬,卻有可能催生光伏發電的春天。
近年來,光伏產業中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同時,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損耗逐步下降,從而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因而增強了各國政府對于發展光伏的信心。海潤光伏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率先發力以光伏電站為代表的光伏應用領域的發展,為日后經營業績的再次爆發積蓄力量。
政策是光伏產業的強大后盾
中國作為能源大國,新能源革命刻不容緩,其中太陽能光伏產業仍擔負著重大的使命,因而,仍然是政策鼓勵的重要方面。
“兩頭在外”即原料和市場在國外,一直是中國光伏業的最大軟肋, 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逐漸攻克了上游多晶硅生產技術,光伏產業原材料自給率由幾乎為零提高至50%左右。但是終端市場仍然在國外。以2011年度為例,國內光伏組件產量約16GW,國內消化的僅為2.5GW,即15%,85%的產量出口,其中絕大部分供應歐盟市場。隨著歐債危機的爆發,歐洲光伏市場萎縮,成為讓中國光伏產業邁入寒冬的罪魁禍首。因而,擺脫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啟動國內的廣闊市場,或許是中國光伏產業走出寒冬的希望和綠洲。
而如今,國內光伏業的愿望有望變成現實。在7月12日舉行的“2012中國光伏產業領袖峰會”期間,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透露,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擬提高到21GW,為陷入困境的光伏產業注入一針強心劑。此前,該目標最初定為5GW,后一度上調至15GW。此次定格為21GW,顯示了決策層大力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的決心。因而,政策的強大支持將是未來光伏產業走出寒冬的重要推動力。
從光伏行業內企業來看,光伏產業寒冬的來臨,造成行業內中小企業生存陷入困境,反而為行業的整合創造了極好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海潤光伏這樣的龍頭企業將從危機中受益。今年初出臺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支持骨干光伏企業做強做大,預計2015年將培育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在政策導向下,我國光伏行業將在整合與淘汰中提高市場集中度,龍頭企業將首先受益。
光伏產業有望再迎發展高潮
從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盡管受國際國內市場因素影響,我國光伏市場似乎進入冰點,但是,光伏產業發展并非全無亮點。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從去年到今年,中國的光伏產業總體上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去年中國多晶硅材料需求約16.5萬噸,國內產量8.4萬 噸,增長了87%,超過40%的多晶硅是通過進口解決。今年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產量超過4萬噸,進口量超過4萬噸,預計全年大概國內產量在10萬噸左右, 進口量在8萬噸左右。201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2.7GW,同比增幅達到400%,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量超過5GW,裝機熱潮將集中于下半年。
與此同時,光伏產業利好不斷。今年5月份,財政部等三部委下發通知,確定今年我國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MW,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裝并網。因此,在國內政策鼓勵以及國內市場開啟之后,光伏產業有望在下半年再次迎來發展高潮。
發力光伏電站藍海 或成業績新亮點
而從海潤光伏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公司所在的光伏產業面臨困境之時,公司多晶硅、光伏組件等產品難免會受到行業波及,造成價格與毛利率的下降,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海潤光伏積極向下游電站開發領域進軍,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實現電站建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又可以實現對公司多晶硅、組件產品的產能消化,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因而在光伏產業寒冬背景下向電站領域的進軍,成為海潤光伏積極應對行業困境的法寶。
進入今年以來,海潤光伏全力投資電站,國內外光伏電站的建設全面開花。其中包括,與陜西地方電力集團合作申報10MW金太陽示范電站項目;與陜西盛高電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開展50MW級以上的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投資、建設及后續運營工作;收購保加利亞BCI公司100%股權,并投資4400萬歐元用于后續25MW太陽能電站項目的建設;在甘肅酒泉投資建設20MW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初步總投資額約2.36億元;在新疆岳普湖縣投資建設20MW光伏發電項目;在甘肅武威市建設光伏產業園及1GW光伏電站,4年間總投資約100億元。與國電蒙電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合資建設20MW光伏電站,預計項目總投資金額約2.77億元,合資在內蒙古烏拉特后旗建設40MW光伏電站,預計項目總投資金額約5.27億元。
從產業鏈來看,光伏產業鏈的制造環節,充分競爭甚至產能過剩,已是“紅海”市場;而最下游電站領域則是“藍海”市場。海潤光伏超越產業競爭,從去年開始,率先進入電站開發建設領域,在藍海中已獲得先機。據了解,公司完成并網的大部分電站,都會轉讓出售,預計出售價格能保證10%以上的凈利率,凈利潤有望達到1.2元/W以上;未出售的電站,運營的內部收益率將達到8%以上,回收期8-10年左右。今年上半年,公司由于大規模投資光伏電站,導致了公司半年報將預虧1.35億元。而據分析師預測,自今年下半年起,公司將進入電站收獲期,成功出售電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盈利點,公司業績有望反轉,明年業績將大幅提高。
全產業鏈 打造全球光伏領軍企業
公司進入電站開發領域,是公司積極進軍下游產業鏈的成功舉措。而公司定向增發,則將實現上下游全光伏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公司發布的增發預案顯示,公司擬以7.56元/股價格發行5.03億股,募資38億元,其中,投向羅馬尼亞光伏電站項目19.8億元,晶硅電池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25億元,年產2 016噸多晶硅錠及8000萬片多晶硅片擴建項目6.11億元,以及償還貸款9億元。
增發計劃顯示,羅馬尼亞光伏電站項目處于光伏行業下游應用環節,能加強光伏行業下游應用領域的延伸和發展,增加其新的利潤增長點,符合公司由制造環節向系統開發的延伸,滿足其國際化戰略的需求。晶硅電池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屬于研發環節,通過增強研發能力,提升光伏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能為最終實現平價上網提供研發支持。年產2016噸多晶硅錠和8000萬片多晶硅片擴建項目處于硅片制造環節,通過擴產,改變目前硅片產進一步增加硅片自給能力,滿足電池片產能擴張對硅片的需求、降低硅片外購依賴性,符合公司垂直一體化生產的需求。
公司表示,本次定向增發完成且募投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完善其光伏產業鏈,提高研發水平,實現電池組件業務將與光伏電站業務接軌,增加行業競爭力。公司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戰略規劃是推進產品低成本化、布局國際化、市場全球化,朝著做大、做專、做強、做優,打造全球光伏領軍企業的戰略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