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BIPV必將成為清潔能源主力軍和綠色建筑的重點發展方向,所以光伏組件如何調整出適應BIPV應用與設計的可靠性、經濟性和美觀性的要求日益重要
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間,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日益突出。開發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是解決以上問題的唯一途徑。太陽能由于其儲量巨大、使用清潔、分布廣泛等優點,近年來成為了最受矚目的可再生能源。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將光伏產業作為研究的重點之一,并相繼推出各自計劃。如美國加州全面推動百萬屋頂計劃,歐盟可再生能源白皮書計劃,德國的太陽能上網補貼計劃等。
在我國,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產業應用也得到快速發展。分別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和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開展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以及2012年底推出的分布式發電計劃,還有新能源發展配額目標已寫入“十二五”規劃。
我國未來必將重點發展BIPV
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應當看到,對于經濟活躍地區的東部沿海經濟帶,城市化后能源短缺,建筑積聚,土地少,不利于發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但卻十分適合發展BIPV。雖然單個BIPV項目雖然規模小,但是滴水匯海,和對電力短缺的就地補充,而且解決了長距離傳輸對光伏電站損耗的困擾。
國內光伏應用經過多年發展后,不管是產業發展導向,還是實際政策效應,由今年開始已逐步從大型地面電站應用向分布式發電模式過渡,基于建筑的分布式發電進入黃金十年發展周期。
BIPV發電模式,將以其“低空間成本、低輸變電成本、低綜合安裝成本”的優點和以下特點,成為我國太陽能應用的重點發展方向。
建材型光伏產品經過多年產業進步,目前已經成熟并能夠滿足當前市場需求。
在價格方面,建材型光伏產品(如光伏幕墻用薄膜組件、光伏瓦),與其它同類高檔材料相比已經具備明顯的可比較性和可行性,而在尺寸、色彩、強度、電力安全、建筑美學等方面亦能夠符合建筑應用的特殊要求,產品的透光度、色彩、結構均可按照建筑要求進行定制化生產。
工業廠房的附加型(BAPV)應用,由于同建筑結合度不高,將逐漸淘汰。
大量工業廠房屋頂都采用彩鋼結構而非混凝土結構,這使得屋頂的承重和使用年限方面都風險很大。眾所周知,彩鋼結構的屋頂使用壽命至多只有15年(從光伏項目建設開始已不足15年),而光伏發電簽訂的協議卻是25年,兩者完全不匹配。
而民居屋頂為混凝土結構,可有效避免此問題。工業企業屋頂光伏應用原則是高能耗、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進入“十二五”以后,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轉型決定了這類企業將越來越少,高能耗工業企業也不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加之由于工業屋頂對于業主穩定性、承重要求等多方面限制,工業屋頂資源緊缺的問題已經突現,這也造成今后在工業企業屋頂上大規模推廣應用光伏空間日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