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能源緊缺和環境問題多方因素刺激下,全球各國大力開展新能源產業,期待在降低能源碳排放的同時,不減少能源供給。目前,亞洲地區已經成為光伏設備的最大出口地區,在不久將來將成為最大太陽能消費地區之一,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國,光伏發電項目也進入另一個發展高峰期。
在上海召開的“光伏耐久性亞洲會議”上,UL公司周威方表示,由于光伏產業發展過快,材料性能,設備安全耐久性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導致的系統失效、安全事故等可能會在在未來10~20年以后,甚至在更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因此,包括光伏在內的整個新能源行業產品的安全和可靠性必須高度重視,而耐久性是安全與可靠性重要表現指標,在光伏行業設備系統上下游中是重中之重,關系到發電企業項目投資估算、單位電價成本核算、宏觀經濟等方面。如果這些問題在初期沒有重視和解決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
縱觀美國和歐盟產品安全制度,獨立第三方認證機構在促進整個新能源行業健康發展上重要性和比必要性凸現無疑,第三方測試機構成為越來越多光伏產品購買商和生產商業務伙伴,成為光伏產業高速運轉的潤滑劑,引來以來一直致力于光伏標準為光伏行業提供高質量本地化監測認證和培訓服務。
他表示,目前UL在全球建成四個頂級光伏測試中心,兩個在亞洲,包括中國蘇州和日本,確保可再生技術安全可靠應用, 同時,UL開展多項基礎性和開創性研究工作。
他認為,在光伏系統方面,標準和監測只是監督手段,更關鍵是光伏設備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采購,生產環節運作機制,確保光伏系統耐久性符合預計,同時光伏耐久性技術研究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影響光伏設備和系統安全可靠性。
同時,他強調,耐久性問題的解決需要產業鏈各方面統一標準耐久性測試,加強技術交流,共同突破光伏行業技術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