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學2011年4月14日報道,一個巨大的、令人驚訝的光電磁效應(magnetic effect of light)被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者發現了,這可能會使太陽能發電不再需要傳統的半導體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巨大而奇怪的光磁效應,可能使太陽能發電不再需要傳統的半導體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制作一種“光電池”( optical battery),斯蒂芬?蘭德(Stephen Rand)說,他是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以及物理學和應用物理學系的教授。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推翻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物理學信條。
“你可以盯著這些運動方程一整天,你不會看到這種可能性。我們都被教導說,這不會發生,”蘭德說,他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應用物理學雜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互動。這就是為什么它被忽視了100多年。”
光具有電和磁性成分(magnetic components)。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這種磁場的影響是如此脆弱,以致于可以忽略。蘭德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在恰當的強度,光線穿過不導電材料時,光場(light field)所產生的磁效應比此前預期的要高1億倍。在這種情況下,磁場效應(magnetic effects)形成的強度就會相當于一種強電場效應(electric effect)。
“這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不需要半導體,不需要吸收光以產生電荷分離,”蘭德說。“在太陽能電池中,光進入一種材料,被吸收并產生熱。在這里,我們期望有一個很低的熱負荷(heat load)。不是光被吸收,而是能量存儲在磁矩(magnetic moment)中。強磁化的誘發可以采用強烈的光線,然后它最終可以提供一種電容性電源。”
使這成為可能的是以前未發現的一種“光整流”( optical rectification),威廉?費舍爾(William Fisher)說,他是應用物理學博士生。在傳統的光學校正(optical rectification)中,光的電場導致電荷分離,或者分開材料中的正負電荷。這就形成一個電壓,類似電池中的情形。這種電效應以前就已經被發現,但只是在晶體材料中,這種材料具有一定的對稱性。
蘭德和費希爾發現,在正常情況下,在其他各種類型的材料中,光的磁場也可以形成光學矯正。
“原來,這種磁場一開始就使電子彎曲,形成一種C形狀,它們每次前進一點點,”費舍爾說。“這種C形態的電荷運動既產生電偶極子(electric dipole),也產生磁偶極子(magnetic dipole)。如果我們可以放置很多這種偶極子,排成一排,放在長纖維中,我們就可以制成一個巨大的電壓,通過抽取電壓,我們可以用它作為電源。”
光照必須穿過一種不導電材料,比如玻璃。而且光必須聚焦,達到強度為每平方厘米1000萬瓦。陽光本身沒有這樣強,但新的材料正在尋找,這些材料可工作在較低的強度,費舍爾說。
“在最近的文章中,我們表明,非相干光(incoherent light)就像陽光,理論上幾乎可以同樣有效地產生電荷分離,就像激光一樣,”費舍爾說。
這項新技術可以使太陽能發電更便宜,研究者說。他們預計,采用改進的材料,他們可以實現10%的效率,把太陽能轉換為可用能源。這相當于今天的商用級太陽能電池。
“為了制造現代化的太陽能電池,就必須進行廣泛的半導體加工,”費舍爾說。“我們需要的只是透鏡,為的是聚焦光線,也需要光纖來引導它。玻璃的作用就有這兩個方面。它已經批量生產,并不需要太多的加工。透明陶瓷可能會更好。”
在今年夏天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研究開發這種電源,先用激光,然后用陽光。
這篇論文的標題是“光誘導電荷分離和太赫茲輻射(terahertz emission)采用無偏電介質。”該大學正在尋求專利,保護這一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