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衛視報道,9月2日,深圳相關部門與華為正式簽署了“鯤鵬產業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鯤鵬”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而為了落實這一協議,在9月3日,華為與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聯手舉辦的通信通訊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成果發布會上,相關人員宣布,深圳電力部門將率先部署“鯤鵬”,用以展示性的體現其應用前景,為中國芯打造國產CPU生態體系,助力“鯤鵬”產業生態發展。
“鯤鵬”CPU
有分析指出,此次電力部門與華為公司的合作,促成了3個首次。
其一,是我國首次應用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通過多種傳感器數據整合分析,提高數據采集效率;其二,首次采用華為AI昇騰處理器,打造全球電網領域首個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其三,也是我國首次實現電網實時控制+采集領域的5G試點工作。
有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鯤鵬”處理器的運行非常穩定,最早要求的技術和性能也已經達到。這無疑說明,我們對于物聯網的理念和應用,是可行而正確的,也為我們核心軟、硬件國產化提供了信心。而且,除開核心軟、硬件的替換之外,“萬物互聯”的科技推進,也改變了輸電線路巡查檢修的傳統作業模式,以前人工需要20天作業時間,新系統只需要2小時就能完成。這是一個什么的概念,用一日千里形容也不為過。
可以說,在現代社會,電力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不言而喻,不論是工業,還是交通,甚至是民生領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此之前,我國很多的信息數據處理中心,應用的都是其他國家的系統和軟件,一旦被某些心懷不軌者盯上,后果不堪設想。
遙想當年的伊朗核設施,數千個離心機一夜之間成了一堆廢鐵,核研究倒退數年,震網病毒“功不可沒”。今年發生的委內瑞拉大停電,也都在無時無刻不為我們敲響警鐘——“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基于這種依賴其他國家系統和軟件的現狀,華為的“鯤鵬”出世,可以說是徹底破除了這一“心頭大患”。這也就解釋了我們國家一個普通的民營企業,美國居然要使用國家力量來打壓和封殺、美國三軍統帥應該是感到華為的驚人實力了。
而且,自美國開始使用各種下三濫的手段對付華為、中興等中國科技企業之前,美國CIA的黑客組織“長牛角”(Longhorn)就曾經在去年年初,利用存在漏洞的Web應用程序,加載了具有攻擊性的SPLM代碼,襲擊了我國一家航空航天軍事企業的服務器。
前段時間,美國試圖扼殺華為的意圖被“壓箱備胎”芯片所破解。這也讓原本作為壓箱底的“秘密武器”逐漸走到了臺前,而“鯤鵬”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當時,面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強制本國企業斷供華為,不少人都在擔憂華為的中國芯,能否打造一個良性的生態圈,擁有一個足夠“肥沃的土壤”。這個問題在現如今已然得到了答案,中國芯終于要走出落地的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