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個底座,以前更多聚焦在通信行業,目前來看,5G能夠進入千行百業,其是在3G、4G基礎上實現了通信技術的升級,不僅為個人通信領域,同時也為制造業、傳媒、交通、能源等各行業的數字化帶來了極大好處。通過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5G能夠實現萬物互聯,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5G技術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5G第一階段的發展將帶來大帶寬、高清視頻的體驗,包括無人機都會率先實現商用;第二階段則是在智能電網,包括智能制造、車聯網、數字醫療等行業里進行深化和應用,同時需要5G切片技術提供專網需要;第三階段是基于萬物互聯的持續深化應用,相關方面的標準還正在制定當中。產業界普遍認為NB-IoT(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和eMTC(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其實就是5G 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即大連接物聯網)的一部分,是5G探索垂直行業的第一步。
目前第一階段已經非常成熟,去年年中也已經完成標準發布,今年在韓國、日本、美國、中國都會發布5G商用,有望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大的變化。3G、4G的時候大家想不到5G能做什么,從現在看未來更多是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技術),那么未來五年誰需要5G?看行業需求或者痛點,工業、互聯網的相關需求會更為迫切。
在城市能源領域,工業領域用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其次是交通。在工業制造領域,通過5G應用,可以替代傳統的光線,實現工業柔性制造。同時,通過定位傳輸,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去年我們與南方電網開展5G智能電網聯合創新,實現了首批面向商用的5G智慧電網應用,并發布了《5G電力應用白皮書》。5G技術在無人機電網巡檢場景也是非常典型的應用。此外,低壓用電信的信息采集方式,如抄表、計量等在未來都是非常好的應用模式。
在交通領域,5G在自動駕駛方面已有相關研究和探索,未來可通過全自動駕駛方式,包括信息共享服務的方式,實現更多公共交通共享。
▲華為中國區5G創新部負責人楊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