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伴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承擔研制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國旗裝置、火星車“防護服”、空間活動零部件、二次電源組件等“硬核”科技實現首次火星探測之旅。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星際空間和火星空間的輻射環境是什么樣的?近火星空間能量粒子與火星大氣的演化關系、太陽風暴能量粒子對火星大氣逃逸的影響與相互作用的規律是什么樣的?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本次火星探測任務要回答的問題。
510所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將為上述問題提供重要基礎數據。
510所自2016年啟動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研制工作,它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上的其中一個重要載荷,將伴隨火星探測器開展能量粒子探測任務。這是國內首次采用集成探測方案開展火星空間環境認知的科學探測任務。
此外,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將在火星上打上“中國標志”的兩大國旗裝置,即貼裝于火星車表面的器表國旗和位于著陸平臺的國旗裝置兩大技術,由510所承擔研制,具有重量輕、展開沖擊小等特點。
另外兩大科技是太陽能集熱器光學組件和吸熱涂層,這是火星車“防護服”的重要材料。
據悉,太陽能集熱器的主要任務是在火晝期間高效收集太陽輻射的熱量并存儲起來,供著陸巡視器在夜間使用,這就像是為巡視器穿上了一件特殊“防護服”,肩負著保證巡視器夜晚熱量供應的重要責任。
據510所披露,為滿足火星復雜惡劣環境下的工作要求,本次集熱器光學組件在航天器上首次采用了透明薄膜材料作為空間窗膜材料,為了測試產品性能,研制團隊深入沙漠腹地,先后完成了風洞吹沙試驗、野外暴露試驗等各項測試。
第六大科技是,讓火星車運行得更順暢的空間活動零部件,確保巡視器在火星表面能夠正常行走、爬坡、翻越障礙等功能。本次火星探測項目中有活動件產品1200余件,為各種機構產品提供了長時間在軌工作能力。
第七大科技是,為火星著陸探測器的“軟著陸”發揮重要作用的著陸緩沖機構展開到位信號裝置。當著陸探測器接近火星,到達預定高度時,當著陸緩沖機構展開時,信號裝置就會發出著陸信號,探測器才能明確自身的展開狀態,開始準備在火星表面著陸了。
第八大科技是,為火星車探測雷達提供動力支持的二次電源組件,它是510所目前功率密度比和體積最小的二次電源配電箱,卻是火星環繞器進行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任務主要能源設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