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旭道儲能電站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與推進,未來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將成為電力供應主體。儲能,左擎“熱、電、氫”等清潔能源,右牽動力電池與新能源車。從原來能源業的邊緣產業“小透明”,一舉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場景多元電力儲能,簡單來說就是在發電容量大于負荷需求期間,可將電能以適當形式的能量
海旭道儲能電站
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與推進,未來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將成為電力供應主體。
儲能,左擎“熱、電、氫”等清潔能源,右牽動力電池與新能源車。從原來能源業的邊緣產業“小透明”,一舉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場景多元
電力儲能,簡單來說就是在發電容量大于負荷需求期間,可將電能以適當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在負荷需要時將儲存的能量轉換為電能送入系統,或直接供負荷使用。
在位于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的110千伏游樂港智慧變電站旁邊,有一座占地1900平方米的儲能電站,它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打造的天津市首座集中式儲能電站——海旭道儲能電站。
海旭道儲能電站建成于2020年9月,規模相當于四個半籃球場大小,總儲能電量達到1萬千瓦時,相當于26萬個普通充電寶,最大充放電功率能達到1萬千瓦。據了解,這座儲能電站選用能量密度大、循環壽命高的磷酸鐵鋰電池,配備13個儲能單元集裝箱成套設備,通過兩回10千伏專線與110千伏游樂港變電站連接并網。它可作為應急電源,在電網發生故障或極端環境下,可以實現毫秒級切換供電,滿足突發情況下的用電需求。
今年春節期間,這座儲能電站圓滿完成電力需求響應任務,累計充/放電量達7.95萬千瓦時,保障了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及區域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除了海旭道儲能電站,位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的“0+小屋”、智慧能源公共建筑等多個項目,都有儲能科技的身影,讓人們看到了儲能科技在能源保障、家居生活、公共服務等多領域的應用場景。
“雙碳”C位
說到儲能,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電池。為什么說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推進會帶來儲能的發展機會?在7月16日舉行的天津儲能發展論壇上,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天津市“碳達峰、碳中和”產業聯盟理事長趙亮給出了答案:儲能作為新能源的“穩定器”、電力系統的“充電寶”、能源供應的“蓄水池”,必將成為新能源發展的“剛需品”,在這場世紀競跑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到2025年,整個電力系統形態、運行特性將發生劇烈變化,解決好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帶來的多重挑戰是制勝未來的關鍵。大規模電力系統儲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同時完成的電力生產基本格局。通過儲能,能夠平抑大規模清潔能源發電接入電網帶來的波動性,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靈活性。
“天津是典型的受端電網,目前天津的火電機組占比很高。要滿足天津冬季的用電需求,我們要發展新能源,缺乏的就是可調節的資源。”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竟成表示。
如果說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是我們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關鍵,那么提高可調節資源的配置能力,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挑戰。舉兩個例子,大唐集團將和天津高速集團合作在高速公路邊坡處、服務區、收費站等合適區域開發風力、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還將和天津食品集團合作,在5000—7000畝魚塘的周邊建光伏一體化項目,在高速公路和魚塘晚上的用電怎么保障?這就要靠儲能了。”大唐集團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安凱表示。
政策紅利
在政策層面,天津市近期在“新能源+儲能”領域動作頻頻。
6月7日,天津市發改委印發《2021-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和2021年保障性并網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規模超過50MW的項目要承諾配套建設一定比例的儲能設施或提供相應的調峰能力,光伏為10%,風電為15%,且儲能設施須在發電項目并網后兩年內建成投運。
同月,天津市發改委印發《天津電力“碳達峰、碳中和” 先行示范區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實現能源供應清潔化。積極推動新建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儲能裝置,實現新能源發電功率波動平抑。開展新能源和蓄熱、蓄冷、制氫相結合的工程示范,推動新能源生產、轉化、儲存、運輸多環節融合,實現多途徑利用。通過“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提高本地新能源消納能力。
7月16日,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與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了《天津市“新能源+儲能”融合發展備忘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聚合天津市新能源發展規模,探索“新能源+儲能”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建立共享儲能發展模式,探索儲能項目商業模式,構建“新能源+儲能”生態圈,確保新增新能源有序發展。
事實上不僅僅在天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重點提到了要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建設。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也提出,對于保障性并網范圍以外仍有意愿并網的項目,可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并網條件后,由電網企業予以并網。而新型儲能等靈活性調節能力就屬于并網條件之一。
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透露,將加快梳理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大終端應用等能源電子產業鏈條,研究制定支持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隨著“新能源+儲能”平價的關鍵節點到來,電力體系和輔助服務市場的完善,儲能產業的發展前景還將更廣闊。
作者:王雅菡 來源:新金融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