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雙反”咄咄逼人,產能“過剩”陰霾籠罩,面對內外交困的光伏危機,企業紛紛出招應對,或調整產能精簡結構進行瘦身,或轉戰新興市場謀求新突破。與此同時,提高轉換效率,降低發電成本,提高性價比、增強產品競爭力成為競爭殺手锏,包括英利集團等一些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出較強的局面把控和市場駕馭能力。
10月10日,“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第二次學術委員會召開。英利集團宣布自主研發的第五代“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經達到19.5%,較之前又增加0.5個百分點。
“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博士介紹說,與目前常規P-型硅材料太陽電池相比,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等特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采用磷擴散來形成有效背場,通過類似正面的柵線設計來實現接觸的方式,使電池具有雙面發電能力,從而提高發電效率。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發電成本可降低7%。熊貓電池0.5個百分點的提升,除了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外,可為企業創收近億元。
據介紹,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項目是英利集團與歐洲著名的太陽能電池研究機構荷蘭國家能源研究中心(ECN)及全球領先的光伏設備和自動化系統供應商阿姆泰克(Amtech)公司進行的聯合研發項目,依托“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進行研發,2011年榮獲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據宋登元博士介紹說,實驗室承擔各級政府的研究開發項目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等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4項、自主研發項目6項。共申請專利305項,其中發明專利102個, 發表論文27篇,制訂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