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門近日發布了《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下文稱《意見》)。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給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打開政策空間。
地熱能是清潔環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資源儲量大、分布廣,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積極開發利用地熱能對緩解我國能源資源壓力、實現非化石能源目標、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根據《意見》,地熱能利用的主要目標為:到2015年,基本查清全國地熱能資源情況和分布特點,建立國家地熱能資源數據和信息服務體系。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標準煤,形成地熱能資源評價、開發利用技術、關鍵設備制造、產業服務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到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將形成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和產業體系。
未來國家能源局將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門編制地熱能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同時,要完善價格財稅扶持政策。按照可再生能源有關政策,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地熱能資源勘查與評估、地熱能供熱制冷項目、發電和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按照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策要求,對地熱發電商業化運行項目給予電價補貼政策。最后,還要建立市場保障機制。
業內人士推測,到2015年,淺層地溫能開發投資額將達15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