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供求關系總體緩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趨緩,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是能源發展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標題: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來源:國家發改委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公開發布稿)
2016年12月
前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供求關系總體緩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趨緩,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是能源發展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本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主要闡明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第一章發展基礎與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我國能源較快發展,供給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發展質量逐步提高,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開始涌現,能源發展站到轉型變革的新起點。
能源供給保障有力。能源生產總量、電力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長期以來的保供壓力基本緩解。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成一批安全高效大型現代化煤礦。油氣儲采比穩中有升,能源儲運能力顯著增強,油氣主干管道里程從7.3萬公里增長到11.2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突破60萬公里,西電東送能力達到1.4億千瓦,資源跨區優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分別提高2.6和1.9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2個百分點,清潔化步伐不斷加快。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和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例達到35%,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世界的40%左右。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4%,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20%以上,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逐步落實,重點輸電通道全面開工,成品油質量升級行動深入實施,東部11個省(市)提前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散煤治理步伐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推動現役煤電機組全面實現脫硫,脫硝機組比例達到 92%,單位千瓦時供電煤耗下降18克標準煤,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全面啟動。
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千萬噸煤炭綜采、智能無人采煤工作面、三次采油和復雜區塊油氣開發、單機80萬千瓦水輪機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特高壓輸電等技術裝備保持世界領先水平。自主創新取得重大進展,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四代安全特征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開工建設,深水油氣鉆探、頁巖氣開采取得突破,海上風電、低風速風電進入商業化運營,大規模儲能、石墨烯材料等關鍵技術正在孕育突破,能源發展進入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電力市場建設、交易機構組建、發用電計劃放開、售電側和輸配電價改革加快實施。油氣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電煤價格雙軌制取消,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能源投資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
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全面展開,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深入推進。西北、東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不斷完善。電力、油氣、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等領域技術、裝備和服務合作成效顯著,核電國際合作邁開新步伐。雙多邊能源交流廣泛開展,我國對國際能源事務的影響力逐步增強。
作者: 來源:國家發改委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