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當下,中國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越發頻繁。今年以來,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板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此起彼伏,“貿易戰”之說頻繁見諸報端。
事實上,中歐貿易摩擦加劇既能折射出歐洲當前宏觀經濟和產業形勢的困境,也能反映出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認為,近幾年中歐貿易的緊張局勢之所以持續升溫,是因為中國正尋求制造能與歐洲競爭的產品。
那么,應該如何看待中歐間的貿易摩擦,中歐關系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日前采訪了德古赫特本人。德古赫特表示,中歐貿易糾紛是雙邊貿易發展的自然結果,沒有必要采用“貿易戰”這樣嚴重的措辭。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未來也將面臨多種挑戰,歐盟企業愿為中國的遠大抱負貢獻力量。
第一財經日報:你對中歐關系有何看法?中歐關系的發展能否為明年經濟的繁榮帶來新契機?為什么?
德古赫特:中歐伙伴關系是世界上第二大雙邊經濟關系,可為雙方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新一代領導班子合作有望使中歐伙伴關系充分發揮作用。從實用層面上來說,若雙邊都準備好認真貫徹符合各方利益的投資協議,就投資協議開展協商則又是一大進步。未來幾年內,中國將面臨巨大的城鎮化壓力和可持續的低碳經濟轉型。歐盟企業正積極希望為中國實現這些遠大的抱負而貢獻力量,因此雙邊合作有很多機會有待開發。
日報:中國已向世貿組織提出書面抗議,反對某歐盟成員國政府在歐盟于9月份開展所謂的“傾銷”調查后為太陽能板制造商提供補貼。顯而易見,一場無可避免的貿易戰即將爆發。你對此有何看法?
德古赫特:你剛才提到中國對世貿組織提出的抗議,世貿組織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開展雙邊談話以澄清中國的指控。歐盟也準備誠心誠意參加談話。僅僅幾起“貿易防御”事件不能稱之為貿易戰,事件也不會進一步升級。作為歐盟的發言人,我們不愿意事態發展為貿易戰。中歐雙方都無意使用如此嚴重的措辭。歐盟委員會收到歐盟企業的書面投訴后,確實是依法開展“貿易防御”調查行動的,嚴格恪守世貿組織及歐盟的相關法律法規。
日報:依你之見,這些貿易糾紛的大背景是什么?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
德古赫特:我認為要從兩大方面考慮:首先,先不談金融危機,雙邊產品貿易正不斷增長,中國仍然是歐盟成長最為迅速的出口伙伴。貿易額增長了,自然也容易發生貿易糾紛。我要重申歐盟“貿易防御”措施的目的在于解決不公平競爭的問題,而且歐盟一貫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定。其次,在接收到對不公平貿易行為有憑有據的投訴后,歐盟也是依法處理的。我方收到投訴后馬上就著手調查,是因為有證據表明中國經營者貌似享有能以超低價格出口商品的有利融資條件、補貼以及其他手段。
日報:一方面,歐盟希望中國協助自己應對債務危機,另一方面,歐盟對中國不遵守貿易規則的斥責聲也愈演愈烈。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德古赫特:越來越多的中國資金注入歐元區,是對歐元有信心的重要表現。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說歐盟“希望”中國協助我方解決債務危機問題。我們希望中國做出的投資決定能給其自身帶來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說我希望歐盟是一個有意義的投資目的地,無論對中國還是其他投資者來說。歐盟的政策旨在使歐元區的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確保債務處于可控范圍內,以及實施經濟改革促進經濟增長。
日報:中歐雙方應采取什么措施來加強伙伴關系,同時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和不良影響?
德古赫特:我們要保持密切合作,并進一步加強合作。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開展中歐高層經濟與貿易對話(HED),然而,(對話)已有近兩年未召開了,我方希望盡快恢復這類對話。中歐高層經濟與貿易對話將有助于解決現存的問題,還能防止新問題的產生。繼續開展這項對話、在此基礎之上加強伙伴關系,對雙方而言都是有利而無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