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比起尚德、賽維的“雙雄早衰”,光伏界另外3個隱形明星正步入前臺。恒基偉業、漢能與吉陽控股在寒冬下大肆布局,背后交織著掌門人張征宇、李河君、孫良欣的資本故事。
從交往甚密到分道揚鑣,他們會否以同樣速度墜入光伏大躍進的深淵?
賽維售股之后還有故事。
10月22日賽維LDK宣布出售19.9%股權給恒瑞新能源,引出了幕后的神秘人物張征宇(詳見21世紀網報道《賽維$0.86國有化:中關村元老白菜價接盤》)。
據21世紀網統計,自2009進入新能源行業以來,張在光伏行業的投資已不下十余處,資金規模超500億。
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通過對張的投資歷史進行梳理,21世紀網發現,同一時期張與另兩家企業家孫良欣和李河君過往甚密。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孫良欣的吉陽新能源投資規模達到了350億,而李河君的漢能控股旗下的光伏項目投資更是有1500億之巨。
在進入時點、投資規模、擴張步伐乃至商業模式上三者都有頗多相似之處。
依據其投資規模,張、李、孫三人可謂行業內隱形的巨頭。在施正榮、彭小峰這些曾經的明星跌落神壇之時,新的明星正步入前臺,光伏界“明星”輩出。
“隱匿”三巨頭
對于公眾來說,恒基偉業和張征宇既熟悉又陌生。上個世紀末,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是當時中國商界最耀眼的創業明星之一,一個“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廣告深入人心。
3年將一個產品銷售額做到10億元以上,搶占了50%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
張征宇和他的“商務通”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商業神話。
但隨著手機的很快普及,商務通短短幾年內就沒有了市場。
此后張又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他投資OK960.COM,收購深圳訊時公司開發股靈通證券交易平臺,參股國內一家尋呼臺,推出商務通光能手機,但卻都難稱成功。
多年來,張一直在尋找新的崛起機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還表示,房地產、電動汽車都曾是其考慮的方向,最終他選擇了新能源領域的光伏產業。
2009年開始,張征宇和他的恒基偉業便開始了在光伏領域的跑馬圈地。
相比于張征宇的半道出家,李河君和他的漢能控股的血統更加純正一些,1991年創辦華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漢能的前身)時就是以清潔能源為切入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