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太陽能發電系統不用維護,安裝之后無需打理。但發生運轉不良和故障,在安全性方面出現問題的事例也有發生。對此,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產綜研)太陽能發電工學研究中心系統組組長加藤和彥指出,需要盡快建立起正確的維修檢查及保養技術,敲響了警鐘。
逐一調查5645塊電池板
——聽說您在調查太陽能發電系統老化對于性能的影響。
加藤:產綜研現在已經安裝了5645塊電池板,相當于211棟住宅。從2004年4月算起,至今已經將近9年。這些電池板并不是用于研究,而是要在10周年時,檢驗在通常的使用方法下,電池板性能將會衰退多少,從2012年度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逐一調查每一塊電池板。
這些電池板原是產綜研為利用清潔電力而率先設置的發電設備。當初并沒有經過10年后全部拆除進行調查的計劃,但我們也打算積累數據,以應用于研究。
——已經大約過了9年,有沒有什么發現?
加藤:因為制定的是3年計劃,因此現在分析只完成了2成,而且,我們考慮要在數據全部齊全之后再正式公布,因此目前還不能透露具體詳情,但我覺得性能的衰退程度要比預想的大。各種類型的電池板之間差別也相當大。
——也設置了海外生產的電池板嗎?
加藤:當時沒能采購到海外產品,所以安裝的全部是日本國內企業生產的硅類太陽能電池板。
溫度曾飆升到500℃
——性能衰退表現在哪些方面?
加藤:一般在人們的印象中,太陽能電池板老化意味著性能衰退,但隨著老化的加重,一旦內部的焊錫斷裂,還會發生積熱等問題和故障。聽說很多有意建設百萬瓦級太陽能業務的企業在制定收支計劃時,是把太陽能電池板的功率1年降低1%,10年降低到90%作為前提,但是,缺陷是否發生并不能通過這種時間函數的方式進行計算。老化會突如其然地轉化為缺陷。因此,除了性能衰退之外,對于缺陷也必須加以關注。
當然,單純性能衰退的電池板占多數,出現缺陷的只是少數,但是,如果只關注多數,無論過上多久,對于缺陷的探討都會毫無進展。如果發生缺陷后不追查原因,產品的完善度就得不到提高。
我并不是要強調太陽能發電不安全,但對安全性反應過于遲鈍不是一件好事。
——調查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作者: 來源:日經能源環境網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