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
仔細觀察奧巴馬訪華的一系列議程,中美雙方回避了早前各界預測的貿易糾紛問題,反而簽署了一些新能源領域合作協議,因此,新能源也被認為是兩國最有可能進行進一步合作的領域,亦是未來全球能源格局變化的重要開端。
今年9月, 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反觀美國,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其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規劃中,預計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研究替代能源。
從美方看,奧巴馬總統冀望新能源開發為美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將美國帶出經濟危機的泥沼。從中國方面看,能源規劃迫使經濟增長尋求新的突破口,美國的先機技術與合作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方。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中美雙方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空間將無可限量。
奧巴馬訪華前夕,中美兩國公司10月末簽署了兩國歷史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合作項目。然而,事與愿違,該項目引發了美國媒體和業界的強烈反響,部分質疑聲拿美國就業和技術輸出問題說事兒。
美國媒體報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沈陽動力集團
《華爾街日報》2日的報道稱,中國成為美國清潔能源政策的贏家,利用了美國政府對新能源的退稅和補貼。《紐約時報》的讀者也認為美國輸出的是技術和工程,幫助了中國的就業。
在奧巴馬訪華期間,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 First Solar)公司與中國政府就合作建設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
短時間內,兩個中美之間合作的新能源項目都因為各自顯著位置引發關注。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也發出過質疑:為何一家美國制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企業來參與建造中國的電站項目,為什么不是中國的太陽能企業。
“這個太陽能光伏項目相當于中國光伏企業08年全年的產量。”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奧巴馬不虛此行”。
一個在美國最大風電項目,一個在中國的最大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恰好應了那句中國老話:禮尚往來。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在中美新能源合作方面做出了清晰和坦誠的表態。美國杜克能源(Duke Energy Co.)、愛依思(AES Corp.)等電力行業重要公司紛紛與中國國有大型企業牽手,意在未來共同開發新能源。
以杜克能源為例,杜克能源有意在中國開展商用太陽能發電業務。自8月份以來,杜克能源已經簽約華能兩家中國公司,雙方協議涉及在美開發太陽能以及從燃煤發電廠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杜克能源還表示,今后幾年內還有意從中國市場融資。
合作是生意場上永恒的主題。溫家寶總理在同奧巴馬會談時指出,“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彼傷。兩國應該是伙伴而不是對手。”如果中美兩國擱置爭議,今后世界的能源格局將呈現一個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