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光伏的現狀,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用了“棄兒”一詞形容,“光伏業紅火時,全世界都把他當成寵兒。投資界、政府、產業界沒一個不為其叫好”。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逾八成的多晶硅企業處于停產狀態。但好消息是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關光伏發電的總體裝機容量的調整,市場熱盼的度電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將陸續落地。
近九成國內多晶硅企業停產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說,2012年多晶硅產業情況進一步惡化,產量出現負增長,停產企業數量達到近90%,目前僅有江蘇中能、大全、亞洲硅業和黃河上游等幾家企業在保持生產,但產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而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更為糟糕,11月份大全已基本停產,亞洲硅業和江蘇中能的產能利用率 也 僅 在50%左 右 。專 家 預 計 在2013年多數停產的多晶硅企業將會被淘汰,行業回暖估計要到2014年。
從價格來看,截至12月初,國內多晶硅一級料主流成交價為110-115元/公斤,已跌破成本線。二、三級的多晶硅價格更低,三級多晶硅的售價甚至在100元/公斤以下。而國外多晶硅市場價格也在繼續走跌,現貨均價目前在每公斤17到18美元。粒狀硅的報價甚至低于14美元/公斤。
伴隨價格的跌跌不休,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停產風暴愈演愈烈,已波及到國內的龍頭企業。據記者了解,賽維自年中完全停產后,一直沒有開工,其三季度報中就已沒有硅料的銷售額。11月份,大全、特變電工等國內多晶硅龍頭企業已基本停產,亞洲硅業和江蘇中能的產能利用率也僅在50%左右
外部市場緊縮成最大壓力
但實際上,外部市場緊縮才是光伏企業最大的壓力。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美國開始對我國光伏組件等展開雙反調查,歐盟在9月也啟動反傾銷調查,印度也意欲跟進。據他介紹,目前我國半數以上的中小光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至20%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據了解,中國光伏的海外市場總占比將近90%,近一半是在歐洲,所以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對中國影響將更大。
對此,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Reinhold Buttgereit昨日向記者表示,貿易摩擦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對光伏實施雙反,其他諸如火電、風電等行業將會得到益處。”因此,他期待能盡快得出結果。然而,雙反的惡劣影響目前已經顯現。據王勃華介紹說,今年國內光伏設備的訂單預計減少80%以上,遠遠高于全球的下降幅度。
加上歐盟也啟動雙反調查,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以歐盟為首的歐美市場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王勃華預計,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為130億元,同比將下降40%以上
企業多方謀求“自救”
行業面臨嚴重困境,不少廠家也在謀求“自救”。民生證券首席分析師王海生表示,很多設備企業例如特變電工、晶科能源都開始投資電站,來增加設備銷量,但是電站度電補貼價格和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些企業風險變得不可控。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對記者表示,雖然國家電網前不久出臺的文件解決了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的上網問題,但是地面電站的上網也不容易,因為電網規劃與地面電站的規劃不協調,由于電站地點多在電力需求少的西部,導致電站建好后,電量送不出去。
王海生表示,國網光伏新政并未列入省市級電網的內部業績考核,因此政策對于產業的推動作用有限
一攬子扶持政策將落地
面對光伏企業海外受挫,近來政府開始出手相救,不僅頻頻發布利好政策,還在大力度推進分布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和金太陽示范工程。
記者11日從財政部獲悉,根據國務院有關決定精神,為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中央財政日前撥付70億元資金,支持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3157兆瓦。加上年初撥付60億元啟動的1930兆瓦,2012年中央財政共撥付資金130億元,支持啟動光伏發電國內應用的總規模達到5200兆瓦。
據上證報報道,高層已經敲定上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有關光伏發電的總體裝機容量,最高上限可能為40GW,而市場熱盼的度電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將陸續落地。 相關人士透露,近期高層召集光伏企業開了一次閉門會議,調研企業所處的困境,以及最需要的政策。除了閉門會議外,相關高層亦下基層,實地調研企業困境。
但是王勃華同時指出,擴大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同樣需要理性規劃,“規范市場需要同步進行,落后的光伏企業絕不能死灰復燃”。據其預測,2013年至2014年,部分不具競爭力的光伏企業將被自然淘汰。
也有分析師指出,雖然國家近期頻繁出臺政策,大力補貼國內光伏應用,但國內市場在全球占比較小,產業基本面惡化并不會因此緩解,明年上半年或將是行業最差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