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歐洲以及印度等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之后,大多數中國企業將未來的增長點瞄準了中國市場,同時也有預計稱,中國光伏市場將在2014年爆發。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光伏市場在光伏電站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不加快解決,則會阻礙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在昨日召開的Intersolar China中國研討會間隙對記者表示,中國沒有長期固定的電價補貼政策和發電小時數規定,這是目前中國光伏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因為我國光伏上網電價合同一年簽一次,現在是1元/度,明年卻不知道是什么價。因此,我國在發展光伏電站方面還沒有可持續性的電價政策!蓖鹾I榻B,在國外,光伏電站相當于證券化的產品,投資建設并網以后會有政府相對穩定的現金流補貼,波動可以測算和預測。
近10年來,我國新能源呈現突飛猛進的增長,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累計增長67倍,年均增長超過50%。此外,為了應對美國和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提出的“雙反”,我國正在積極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以此來幫助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困境。
有報道稱,高層近日已經敲定上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有關光伏發電的總體裝機容量,最高上限可能為40GW。另外,分布式光伏發電也成為近年來發展的重點。12月11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發布了“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目錄(第二批)”,總裝機容量達到2.83吉瓦,加上5月份出爐的第一批1.71吉瓦,由此構成2012年全年超過4.5吉瓦的總安裝容量。這出乎很多行業人士的預料。
不過,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主席李俊峰認為,由于我國缺少可調度的靈活電源,這也成為我國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入網建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分布式能源在短期內不會成為主力電源,而只是一個補充。
李俊峰說,在德國等歐洲國家,靈活電源占整個電源的比例可達到85%以上,其他發達國家也大多可以達到50%以上,所以它們有足夠的條件可以吸納可再生能源發電。而我國的靈活電源比例不到10%,這就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入網的難度。
因此,在現階段光伏電價政策還不持續以及并網難的情況下,企業對國內市場的發展也有許多擔憂。
“我們不能指望沒有了美國和歐洲市場,就把中國市場當成了‘救命稻草’,這也是不合理的,應該用相對長遠的眼光看中國市場的成長,因為任何市場發展太快了都是不成熟、有害處的,包括中國市場!本Э颇茉碈EO陳康平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短期是沒辦法取代歐美市場的,因為中國市場培育還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
因此,陳康平認為企業仍然不能放棄歐美市場。他介紹,雖然美國的“雙反”已經確立,但多數企業會在太陽能電池產品上尋求臺灣代工。而歐洲市場方面,他認為歐洲會理性處理,如果“雙反”成立,不僅會增加中國的生產成本,也會增加歐洲的使用成本。
“歐洲市場不可能在一兩年之內完全對中國關閉,因為歐洲要培育中國以外的市場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标惪灯綐酚^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