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激蕩的市場經濟浪潮中,似乎沒有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強者。曾經是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因無力償還債務黯然隕落。
據新華社消息,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
資料顯示,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經達到了71億元。3月18日,無錫尚德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無錫創立,2005年12月首次公開上市,成為第一個在紐約成功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光伏組件產能在2012年達到2.3吉瓦,是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其掌門人施正榮也曾以人民幣155億元的身價成為了中國首富而聲名鶴起。如今,同樣因為這家光伏企業的破產而再度成為焦點。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俊華認為,從2011年開始,光伏行業整體下行明顯,虧損面持續擴大,營業收入下降的同時,應收賬款不斷增高,整個光伏行業陷入困境。
被譽為與日月爭輝的光伏產業,如今卻身處“寒冬”,諸多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都被凍得瑟瑟發抖,光伏企業破產潮的消息也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無錫尚德的轟然倒下,在業界引起不小的振動。很多業內人士還是更多地將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與過度膨脹、行業惡性競爭以及內部決策失誤聯系在一起,雖然這些原因是導致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但也絕不是唯一的原因。
博覽財經分析師張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市場因素,也有政府因素,再就是國家間貿易摩擦的因素。當然,最重要的是企業自身問題,經營不善、盲目擴張。在宏觀層面,雖然光伏產業是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但是政府的扶持超出了市場階段發展的實際需求,導致企業對市場前景判斷失準。
張雄認為,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注定是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是光伏行業過度膨脹回歸原點的一個縮影。
在李俊華看來,光伏產業的困局從宏觀上來說是內需不振,歐美雙反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講,是近年來我國產業的大躍進,企業產能盲目擴張行為的一個縮影,企業的短視行為和低層次的無限擴張是導致尚德最終陷入破產的根本原因。
據了解,近幾年,無錫尚德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連續惡化,公司經營嚴重虧損,并且有大量的債務到期不能償還,因此,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
當前,國內幾大光伏企業例如航天機電、ST超日等諸多光伏企業虧損不止。記者在航天機電近期公布的年報中看到,公司去年虧損額為8.89億元,航天機電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投資收益同比減少及光伏產業虧損增加所導致的。
李俊華說,雖然光伏行業陷入困局的因素很多,但是并不意味著光伏產業前景黯淡。當前,光伏行業目前雖然處于嚴冬,但是這個時期并不會太長,而且也是行業自我優化調整的重要過程,存活下來的企業將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決議,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污染嚴重的煤炭為主,近幾年,環境保護的熱度不斷上升,光伏等清潔能源或許是大勢所趨。
光伏產業未來怎么走?如何走?李俊華建議,未來光伏產業一方面要擺脫低層次的產業規模擴張的發展道路,向我國生產能力較弱,附加值價高的領域發展。雖然當前我國光伏組件受到歐美雙反調查影響,但是光伏生產發電設備、光伏組件原料并未到手雙方影響,我國光伏產業亟須完善產業鏈結構,形成完整的供應和需求鏈;另一方面,光伏產業應從大部分依賴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場并重,增強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創新商業模式,形成抗風險能力強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