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3年,如果沒有了煤、天然氣等能源,或者大量家庭因為能源的稀缺而無法支付電費,我們應該如何生活?”上海世博零碳館館長陳碩說。
陳碩如今身份已經變為零碳中心的總裁。零碳中心所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將世博會上的零碳館變為現實,并且能夠有較好的盈利模式。
傳統觀點認為,要實現低碳甚至是零碳建筑,必須耗費較高的投資成本,而事實上,讓低碳乃至零碳建筑具備可行的商業模式,并不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已經有投資商、開發商和城市開始行動。
零碳零成本
陳碩稱,城市的碳排放源包括燃氣、電力、垃圾處理、燃油以及水處理等,傳統的城市其實就是一個垃圾產生機制,能源儲量越來越少,污染越來越多,成本也越來越高。
而低碳城市則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自行產出能源、資源、熱量和水。零碳城市需要實現的則是用沼氣代替燃氣,用太陽能發電,通過生物降解處理垃圾,用可再生能源代替燃油,通過雨水收集形成水循環。
聽起來,零碳雖好,但投資也不小,動輒就需要數百上千萬元,這讓很多城市和企業望而興嘆。
不過,陳碩卻指出,隨著去年以來光伏價格的跳水,做零碳建筑的成本已經不如以前高了,通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甚至已經低于傳統方式。比如零碳中心與浙江一家新能源供應商簽署的合作協議,就能夠為客戶提供1.1元/度的20年太陽能鎖定電價,比電網電價+階梯電價節省了49%,而且業主和開發商不用花一分錢,由低碳投資商投資屋頂太陽能。
事實上,為了解決低碳建設的資金難題,不久前在昆山開工的中科院光伏設備檢測中心項目就采用了這一“零碳零成本”的模式,成為中國第一個零碳大型建筑。
這一建筑采用屋頂光伏發電,總造價約為960萬元,全部由零碳中心及其業務伙伴投資,而業主方只需在合同期內為其使用的太陽能電付費。
根據測算,昆山地區年均有效日照為每天2.97小時,該建筑屋頂的光伏太陽能系統每年可發電130萬千瓦。江蘇省目前的企業電價為每千瓦時1.357元,而零碳中心把太陽能電定價為每千瓦時1.221元。零碳中心及其業務伙伴每年可收電費158.8萬元,6年就可收回投資成本;而去除電費價格浮動因素,業主方則每年可節約電費17.6萬元。合同期滿后,設備及其收益將完全轉交業主方。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包括萬科、萬通等多家開發商以及上海、北京、株洲、寧波、蘇州、無錫等城市對零碳建筑和零碳城市感興趣。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旁的萬泉樂城則將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其規劃了萬泉河兩岸2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交通、建筑、能源、景觀和廢水廢棄物處理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局部實現了城市的零碳排放。
陳碩透露,零碳中心還參與了上海迪士尼配套區的低碳規劃,在世博會上展示的地源熱泵、水源熱泵、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加強墻體保溫技術,也將應用于上海迪士尼配套區。按照零碳中心的碳核算,迪士尼配套區的人均碳排放量每年可減少14.6噸,減排率可達到59%。
零碳館2.0
除了參與一些城市級別的低碳設計規劃,零碳中心的另一項重要研究工作,是將上海世博會的零碳館變為真正可以進行出售和居住的房子。
去年年底,在南匯的一家工廠,第一棟“升級版”的零碳館亮相了,陳碩將其稱為“零碳館2.0”。
這套40平方米的房子利用太陽能能源系統和雨水處理系統實現零碳排放,利用平板電腦和機器人實現智能化。它的外形像一個集裝箱,底部有支架支撐,使“集裝箱”高出地面一兩米。
“集裝箱”的四面都是大的落地玻璃窗,玻璃幕墻由低輻射鍍膜玻璃制成,能過濾掉部分紅外線和紫外線,且玻璃中空,當中充有氬氣,阻斷了熱量的傳導,使房間變得冬暖夏涼。玻璃幕墻上裝的百葉窗簾也是自動控制的,可根據陽光的入射角自動調節百葉窗的翻轉角度。
在屋頂上,鋪有德國進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被陽光照射后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電流,并被房屋配備的大容量稀土鋰電池組儲存起來。陰雨天時,房屋靠稀土鋰電池儲存的能源供電,能在沒有陽光的條件下連續供電15天左右。
此外,房屋的屋檐有可收集雨水的凹槽,并配有雨水凈化設備,房子底部裝了一個4000升的蓄水箱,裝滿后,可為居民提供100天的用水量。在用水過程中,“天落水”被凈化后會不斷地補充進蓄水箱,保證純凈水的供應。
“零碳館2.0可以自行發電、供水,適合打造三類建筑:度假旅館、咖啡館以及私人別墅,而與傳統的旅館、別墅相比,零碳館2.0的建造時間更短,而且能建在沒有電網、自來水管網的地方,只要在喜歡的地方租一塊地,用集裝箱卡車運過去,一天就能安裝完畢。”陳碩透露,去年年底,無錫宜興環保工業園成為第一個簽約客戶,訂購了20套零碳房用作園區公寓,目前,零碳館2.0已經交付給無錫宜興國家環科園,蘇州昆山兩岸城和臨港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