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低于之前設定的47.6%的稅率。6日,中國商務部決定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由光伏引發的中歐貿易戰正式打響。
歐盟執意雙反將是雙輸
歐盟對光伏產業的雙反對中歐來說是雙輸的結局。對中國來講,歐盟此次對光伏的雙反案涉及的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無論是規模還是涉及產品范圍都前所未有,加之歐盟是中國光伏出口最大的市場,事件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據業內人士分析,雙反將對中國造成超過3500億元的產值損失,超過2000億元的不良貸款風險和超過50萬人的直接人口失業。
同時,雙反對歐盟的影響也將是巨大的。相關數據顯示,反傾銷措施將導致歐盟可能會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而懲罰性關稅可能會給歐洲太陽能企業帶來優勢而創造的就業機會僅為失去崗位的1/5。雙反將直接導致歐盟光伏上游材料、設備企業和下游應用企業蒙受重大損失。中國是歐盟光伏原材料和設備的主要出口市場,僅設備的累計出口額就已達到400億元,制裁中國光伏企業將大大擠壓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另外,也將嚴重阻礙歐盟各國的新能源建設進程,如果光伏組件成本上升,歐盟若想完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20%的計劃就很艱難。
對挑頭者法國來講,恐怕更是輸家,葡萄酒是法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而中國又是法國葡萄酒最重要的市場,目前進口葡萄酒已經占據國內40%的市場份額。歐盟葡萄酒對華出口國主要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2012年上述4個成員國對中國葡萄酒出口量占歐盟對華總出口量的95%以上,其中法國又占到6成。更重要的是,此前中法雙方簽署的購買60架空中客車的意向協議,如果這張大單及后續的購買因為光伏雙反,最后全落到了美國波音公司的手里,恐怕這對法國來講更是得不償失。
貿易戰背后博弈意味濃
即便是雙輸的結局,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爭論后歐盟還是決定征收關稅。此前歐盟成員國對這場初裁的投票結果是18國反對,4國支持,5國棄權,而按照歐盟貿易法規,征收反傾銷稅需獲得三分之二成員國贊同。可以看出歐盟內部并不贊同,這就需要分析挑頭者法國是什么意圖,明知道雙輸還要試探,鑒于紅酒和空客相信法國并沒有實力和中國真正較量,背后反映的是歐盟內部的政治博弈,是歐債危機重災國和從對華經貿合作受益國家的博弈,典型的就是“法德”。德國是歐盟的特例,德國是歐洲對華出口成績最好的國家,在歐洲陷入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幾年間,德中經貿關系風景這邊獨好,而法國境遇則正相反,好幾家法國大公司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已經疲于奔命,如阿爾卡特正被華為、中興通訊的競爭所困擾。
雙反走向一方面取決于歐盟方面德法之間的博弈,另一方面取決于中國的應對。相信無論是葡萄酒還是飛機訂單,法國都都難以對歐盟其他成員國交代,在歐洲經濟復蘇緩慢的宏觀環境下,歐盟恐怕輸不起。雙反結果調低稅率且還有2個月緩沖,是歐盟與中國之間的博弈,中國如何應對將覺得整個事態的走勢。
中國應對能力在提升
從我們自身角度看,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情況下,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遭遇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實屬正常,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應對和提前預警。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層面對于如何保護本國企業已經出現質的飛躍,不再僅是空虛的譴責、抗議,而是給予精準反擊,切中要害。
涉及國際間的摩擦已經超出了企業自身范疇,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攸關的事情,必須是政府出面的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此次雙反事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歐關系發展的一個窗口,也是觀察中國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
從中國反擊的速度和籌碼看,中國運用其自身經濟實力來應對國際問題,掌握國際格局的能力可以說令世界眼前一亮。在前段時間中國政府先后兩次措辭強烈的反對態度,在歐盟最終還是做出雙反決定后,中國政府馬上打出葡萄酒牌。而據上證報報道,中國為光伏雙反談判準備了包括“一裁兩立”在內的反制舉措作為談判籌碼:所謂“一裁”就是對原產于美歐韓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初裁,“兩立”則是對進口葡萄酒和汽車反傾銷立案。可見中國政府對歐盟雙反的反擊做了詳細的籌備,接下來建立一種反制措施的長效機制顯得尤為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