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烏龍、無人相助,在長時間多種能量的角力之后,中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曾經的領軍企業尚德電力(NYSE:STP)走到了生死抉擇的歷史關頭。伴隨今年3月20日無錫市中級法院宣布擁有尚德電力95%產能的子公司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兩個簡單而現實的問題便因此而生:第一個破產重整的大型著名光伏企業為什么是尚德?下一步尚德電力是生存還是死亡?當人們還在被第一個問題折磨的時候,第二個問題已經不容回避地擺在眼前。
5月22日,無錫市中級法院合議庭主持召開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大會。面對到場的460位債權人和申報的173.96億元人民幣的債務,一位債權人忍不住大聲喊道:“尚德的生死怎么定?”管理人小組則淡淡地回答:“決定權在你們手里。”
其實回答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決定尚德電力生死的還有著太多的要素。
一年多來,尚德電力的各種利益集團圍繞如何各自利益最大化展開角逐,但當尚德電力真正站在最嚴峻關口的時候,恐怕除了個別股東和競爭對手,社會、產業、政府、職工、債權人都不希望看到尚德電力破產的結果。
現實卻是冷靜而糾結……
雖然尚德電力生存下去的條件極為不好,但又好像應當生存著;雖然尚德電力死亡的理由極為充分,但又好像不能死亡。
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尚德電力無論是生存還是死亡都將成為光伏產業重組大戲中一個經典案例,具有標志性意義。
不能死亡的理由
一個企業所以會死亡,是因為它死亡的價值已經大于生存的價值;尚德電力所以不能死亡,更好像是因為它的社會價值大于它的投資價值。
曾經的輝煌和潛在的價值
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神話始終與施正榮和尚德電力密不可分,應當說,沒有尚德電力的中國光伏產業一定不是今天的樣子。
2001年,留學澳大利亞的施正榮帶著14項太陽能技術發明專利和25萬美元來到無錫市,創建了尚德電力。2002年尚德電力10MW生產線的建成,一舉將我國與國際光伏產業的差距縮短了15年。2004年到2008年,尚德電力的產能更是從不足100MW猛增至近1000MW。
借助歐洲光伏電站建設的突起和資本市場的力量,2005年到2007年,尚德電力銷售額3年勁升6.7倍至13.48億美元,利潤也翻了5.6倍至1.7億美元,風光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