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著名的“陽光國度”,光照資源排名世界第一,80%以上的地面光照強度超過2000千瓦/平米/小時,充足的日照為澳大利亞發展太陽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日前,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名為《澳大利亞的未來—太陽能》的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已經有約260萬、超過10%的澳大利亞人利用太陽能發電。
記者專門走訪了家中安裝有太陽能板的陳玉蓮一家。堪培拉地處內陸,氣候干燥,8月初正值冬季,走在路上,有一種“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的感覺。然而,記者進入陳玉蓮家中卻倍感溫暖,在她家租房住的三、四個外國小孩都赤著腳丫在地上跑來跑去。
陳玉蓮告訴記者,她家中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太陽能發電板發電后,利用電能對位于地板下的地熱系統加熱,因此烘得屋內十分溫暖.記者脫了鞋在陶瓷地板磚上走了一下,確實暖烘烘的。她向記者進一步解釋道,地熱系統由鋪裝在地板下的管道連接而成,通過一個壓力水閥加壓,管道的熱水流動循環散熱,如同國內的暖氣一樣;另外屋內還設有類似中央空調的調控開關盒,可以調節地熱管道循環系統的溫度、開啟與閉合等。不僅如此,地熱系統還與家中的熱水系統相連,可用于日常生活。若是遇到陰天,則可以通過轉換開關,利用天然氣加熱地熱水循環系統。
她還給記者算了筆賬,因為屋頂安裝了太陽能板,省下很大一筆原本用于開空調取暖而產生的電費:她的房子約450平米,共有5間臥室,以出租給租客的其中一間為例,“現在每周平均下來,租客只需要交7澳元(1澳元約合5.5元人民幣)電費;但他之前租住在別家時,因為沒有這樣的取暖系統,需要開空調,每周電費高達25澳元。”記者算了算,一個房間每周節省18澳元電費,整棟房子每個月至少可以節省360澳元電費,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目。
記者從陳玉蓮口中了解到,她家的太陽能板是在10多年前安裝的,那時太陽能板的市場價格相對比較昂貴,所以她家的太陽能板只有幾平米大小。然而,就是這僅僅幾平米大小的太陽能板,每月就能為她節省如此多的電費。現在,由于技術的飛速發展,太陽能板的市場價格已經大幅下降,甚至還不到10年之前價格的四分之一。因此,她也在考慮安裝更大面積的太陽能板,除了可以用于取暖等用電需求,還可以將太陽能發電輸還給國家電網,獲得經濟收益。
據悉,早在2000年,澳大利亞政府就出臺方案扶持太陽能發展。根據方案,普通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將獲得最高8000澳元的補貼。2009年,澳政府取消補貼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分階段啟動的針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回購法案。據此,居民利用太陽能發的“綠色電能”,可以用于自家使用;也可以通過雙向智能電表輸送到電網中,政府以高于普通電價的優惠價格收購“綠色電能”,這樣,一個家庭就相當于電網的一個發電子系統。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還推出了名為“綠色貸款”的政府無息貸款計劃,銀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低利率貸款種類,鼓勵民眾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
由于政府提供了這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澳大利亞民眾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情十分高漲。在2007年,澳大利亞全國共有約8000個家庭在房頂安裝了太陽能板發電;截至目前,安裝太陽能板的澳大利亞家庭已經超過100萬個,澳大利亞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單獨太陽能發電設施。據官方預計,到2050年,太陽能發電將滿足澳大利亞29%的用電需求。澳氣候變化委員甚至將這種迅速的發展趨勢形容為一場“太陽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