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EU)提出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20%的目標,各成員國都在為此而擴大采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在這方面比較先進的德國和丹麥,隨著輸出功率變化較大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的增加,正在積極致力于由以火力發電為中心的集中型系統向分布型系統轉移,以及實現電力需求控制。通過日經BP清潔技術研究所匯總的《新一代社會創造項目總覽》,可以清楚地看到歐洲勇于改革以化石資源為前提的能源系統的姿態。
電能50%、熱能65%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城鎮
德國西南部的弗萊堡市人口約為20萬。該市以限制汽車進入市區的交通政策而受到人們關注,在采取全球變暖對策方面也不遺余力。提出了通過節能和采用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之前,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較1992年減少40%的目標。
作為環境政策示范地區,該市于1997年開始,對位于該市南端、面積38公頃的Vauban區域進行了再開發。該區把額定輸出功率為5000千瓦(2500千瓦×2座)的熱電聯產系統作為能源系統的核心。
在連接熱電聯產設施與住宅的地下,鋪設了輸電線和運送溫水的管道,總長達12公里。2012年,這里共生產并供應了1400萬千瓦時的電能和640萬千瓦時的熱能。熱能全部加以利用,短缺的電能利用其他區域電力公司的電力系統網供電予以彌補。熱電聯產一年的綜合熱效率約為80%。
熱電聯產的燃料是木質片材和天然氣,2012年木質片材的利用量達到1.5萬立方米。在Vauban區域內,通過燃燒生物質、在建筑屋頂設置太陽熱系統等,所需熱能的約65%由可再生能源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