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出通知,自9月25日起進一步完善脫硝、除塵等環保電價政策。業內專家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系列政策出臺意味著在火電上網電價中,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環保電價體系,對各地治理PM2.5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部分火電企業表示,就新的脫硝電價而言,高參數、大容量機組脫硝可以實現保本或微利,3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脫硝則依然面臨虧損;而就除塵電價而言,從目前實際來看,大部分燃煤機組的煙塵排放濃度達不到標準,要想達到排放標準獲得電價補償,顯然任重道遠。
高參數大容量機組脫硝或能贏利
截至目前,全國火電裝機中已投運脫硫、脫硝裝置的占比分別為92%、27%,全國燃煤機組脫硫設施投運率由2005年的不足60%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全國燃煤機組平均脫硝效率超過66%。2004年實施脫硫電價政策后,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現大幅下降,“十一五”以來,全國累計下降35%以上。2011年底開始脫硝電價試點,今年上半年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首次出現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9%以上。
2011年底,我國對安裝并正常運行脫硝裝置的燃煤電廠試行脫硝電價政策,每千瓦時加價0.8分錢,以彌補脫硝成本增支。在開始執行脫硝電價時,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這個脫硝電價只解決了三分之二脫硝成本的問題,火電企業仍要為脫硝自行買單。現在,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分錢,這個價格能否平衡電廠因為增加脫硝裝置帶來的成本壓力呢?河北華電石家莊鹿華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秀峰告訴記者,該公司一期工程建設2×33萬千瓦亞臨界空冷供熱機組,工程同步建設安裝靜電除塵器、煙氣脫硫、煙氣脫硝裝置,在節能環保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特別是煙氣脫硝裝置完全按照國家最新環保節能減排的標準設計建設,
采用比較成熟的、針對大型機組大煙氣量的、高效率的選擇性觸媒還原煙氣脫硝系統(SCR)脫硝方式,工程總投資6800萬元,占鹿華項目總投資的2.3%。現兩臺機組脫硝裝置已經全部竣工運行,實際測得脫硝成本含稅0.0129元/千瓦時,脫硝電價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到1分錢,還是不足以彌補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