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下旬歐盟價格協議達成后,我國光伏企業在這一傳統市場保住六成份額—總共7吉瓦的年出貨量。據了解,目前這7吉瓦配額已經分配到我國的94家光伏企業。但是,至此,我國光伏界就能對歐盟市場松一口氣了嗎?事實并非如此。業內人士認為,“限量限價”的歐盟政策將促進我國企業在當地市場調整運作模式,并將“升級版”競爭進行到底。
優勢冀企繼續“攻勢”
“不管怎樣,歐盟市場的量還在那里!焙颖笔⌒畔a業與信息化協會一位負責人這樣說。
公開數據顯示,歐盟一直是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的金額約為204億美元。2012年,雖然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的金額出現劇降,但出口額仍然超過100億美元,歐盟仍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中國企業向歐盟出口占比達46.1%。
今年,雖然受歐盟“雙反”可能落地的影響,我國光伏向歐盟出口量進一步下降,但是由于今年7月下旬中歐光伏價格承諾的達成,我國每年可以0.56歐元/瓦的價格向歐盟出口7吉瓦光伏產品,據業內人士估算,這應能保住我國光伏界在歐盟近6成的市場份額。
因此,歐盟對我國光伏企業來講,仍然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同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具體到河北省,歐盟也一直是河北省光伏出口的最大市場。在今年歐盟“雙反”可能落地的嚴峻形勢下,1-8月,河北光伏產品對歐盟出口仍達3億美元,雖然比去年同期下降61.5%,但占同期全省光伏產品出口總值的41%。美國則為第二大出口市場,1-8月,河北對美國出口光伏產品2.1億美元,占同期全省光伏產品出口總值的29%。
英利集團銷售總監趙澤林表示,對于該公司來說,歐盟也是出口占比最大的市場。去年,歐盟市場出口占比62%,約為1.45吉瓦。今年,預計歐盟出口占比會下降至40%,但仍比美國和亞非拉美等新興市場分別高出一倍左右。歐盟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