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細雨霏霏。漫步世博園,感嘆于諸多節能、低碳的“未來場景”,不由心生向往:這些讓生活更美好的技術,何時能夠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電動汽車:充電裝置 尚需建設
一輛輛嶄新的白底綠花紋新能源汽車,在園區交替穿行,當它停靠站時,乘客即使從“車屁股”旁邊走過,也聞不到廢氣。
而可愛的藍色、綠色微型電瓶車,是設備維修、環衛、清潔等工作人員的專用,小巧、靈活,頗具未來感。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敏浩說,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1400多輛新能源汽車在世博會園區內外的應用,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行。
周敏浩說,從新能源汽車角度來說,油電混合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混合動力汽車已逐步可以上市。現在,電動汽車在園區總體運行情況良好,上海也有試運行的公交線,但真正廣泛應用于市場,還有很大難度。主要是因為電動車充電時間較長。作為私車,如果技術上能夠做到充電一次,10分鐘完成,可以跑400到500公里,這樣的技術就能夠實現商業化。
細心乘客留意到,新能源車在停靠園區公交站時,車頂一個“小辮子”升起來,碰到公交站上的充電基座……這就是園區的充電裝置之一。電動車要廣泛適用,充電裝置是個問題。上海正在推動建設7—10座以上的充(放)電站、約400個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
太陽能光伏發電:電網改造 有待突破
節能低碳技術,在園區俯拾皆是:
開幕式當日,黃浦江中漂浮的無數粉色發光小球,使用的是LED照明;世博園區內,共有10.3億顆LED芯片使用;世博場館室內照明光源中約有80%采用了LED綠色光源,相較于普通白熾燈省電達90%左右。
一塊電腦屏幕大小的太陽能板下,是一盞太陽能燈;瑞士館的紅色簾幕、日本館“紫蠶島”覆蓋的超輕“膜結構”、主題館世界上最大單體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太陽能屋面……
對于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LED的未來應用,周敏浩比較樂觀:“LED的照明裝飾效果相當好,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相對于節能燈而言,成本高一點”。周敏浩說,光伏發電在居民家里自用問題不是很大,但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一個技術問題。
比如,今天天氣很好,外面陽光很足,太陽能就可以發電,但白天家里沒人,發的電家里無法儲存,怎么賣到電網上去?反過來講,如果今天是陰天,沒有太陽,家里又用什么電?
無論太陽能薄膜,還是硅晶技術的應用,都涉及到整個電網系統,而電網改造很難一下子鋪開。上海已在郊區一些別墅試點居民家中使用太陽能發電。
智能電網:儲存電能 自動控制
無論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廣泛應用,還是電動汽車的推廣,都離不開智能電網整體系統。
周敏浩舉例說,現在電動汽車充電裝置,先在公交車搞試運行,私人純電動汽車還沒有真正上市。電動汽車的充電模式,也需要和智能電網結合。“汽車如果都是一起充電的話,夏天上海用電負荷最高的是下午1點半,電動汽車就必須錯開此時,否則電網承受不了。”
周敏浩認為,智能電網當中要突破的最大一個環節,就是儲存技術——把電能儲存起來,運用信息化以及自動控制的手段,就能使電網實現能源峰谷動態平衡。“世博會結束以后,將來在這里再建的建筑,還可以利用這個設施”。
上海已在積極推進智能電網建設,上月底,制定了《上海市推進智能電網產業的三年行動方案》。在將來,每個變壓器負荷的高低,怎樣進行瞬間平衡,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實現。
“不能今天講新能源車,明天講太陽能發電,后天講智能電網,我們要把所有的連在一起,集成起來效率比較高一點,整個系統有效性也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