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份,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巴拉貢創業區,這個百公頃的荒漠因為即將進行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電站特許權招標而火熱起來。這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熱發電站項目。
杭錦旗招商局局長李榮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很多公司都過來洽談光熱發電招投標的事情”。
不使用多晶硅,不通過薄膜電池,只要將太陽能聚集起來,加熱工質,就可以驅動汽輪發電機發電。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的優勢愈加凸顯。
早在2005年,中德雙方便簽訂了太陽能綜合利用合作協議,初步確定在中國發展太陽能熱力發電項目。同時確定在內蒙古建設一個50兆瓦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
經過3年測試,杭錦旗以年日照時數3200小時以上、年太陽直接輻射大于每平方米1900千瓦時、水資源可獲得性好、靠近輸電線路等綜合優勢,最終被定為這一光熱發電項目建設地。2007年該項目作為全國示范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根據內蒙古當地相關部門估算,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電1.2億度。
有專家認為,光熱發電一旦啟動,其發展速度將比光伏發電更快,甚至有可能挑戰火電,成為一種基礎電力。
。玻埃埃鼓辏保霸,“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首批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華電集團、皇明太陽能、保定天威、上海交大等30家企業和研究所。該聯盟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在中國西部建設1000兆瓦級規模的光熱發電站。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已經在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支持下,于北京八達嶺開始建設1兆瓦的太陽能塔式熱發電實驗項目。該所研究員馬勝紅說,光熱和光伏這兩種發電方式,各有優點和不足,但發展的命運卻不同。光伏發電在中國已形成規;漠a業鏈,而其孿生兄弟光熱發電卻還基本上處于技術研發階段,中國乃至亞洲尚沒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太陽能熱發電廠。
有專家表示,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的主要技術優勢為輸出穩定,增加儲能系統后可以在太陽落山后繼續發電,為晚用電高峰供電。
國家能源專家委專家許洪華說,中國不乏發展太陽熱發電的優越條件和地區,如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等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受諸多因素影響其發展速度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令不少業內專家擔憂的是,中國尚未確立太陽能熱發電的戰略地位,同時存在光熱發電電價高、缺少補貼政策、技術研發投入滯后、電網建設滯后等問題。
中科院電工所的李斌博士認為,目前中國太陽能光熱項目投資較大、電價較高是因為還沒有掌握核心的工程技術,需要通過規;瘧庙椖客苿幼灾餮邪l、國產化、關鍵設備本地化生產來降低綜合造價。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認為,中國光熱發電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如何提高發電效率,降低開發成本是光熱發電實現產業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正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各研究機構和太陽能企業也在大力進行研究開發。目前,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已經投入使用350攝氏度的高溫集熱管,清華大學正在自主研發400到450攝氏度的集熱元件。一旦高溫集熱元件和集熱管的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光熱發電就會邁上新的臺階。
業內專家表示,太陽能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必將快速拉動中國的太陽熱發電制造產業的建立和發展,制造成本和工程成本將隨之大幅下降。隨著各種技術的突圍加上政策助力,太陽能光熱發電將在中國迎來一個飛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