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光伏巨頭的大戲正在上映。
內外交困的光伏巨頭從來不乏虎視眈眈的狩獵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依然在做最后的角斗。
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無錫尚德的22天后,無錫國聯又宣布入股母公司尚德電力,這場圍繞昔日全球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公司資產的爭奪戰依舊在進行。尚德最終花落誰家尚無定論,質疑聲卻四散而起。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尚德當晚,在一個擁有近300多位光伏業內資深人士PV System的群內,議論的焦點是,半年虧5億元的順風光電憑什么接盤負債107億元的尚德?
對于泥菩薩是否能渡別人過河,討論顯然已經是很局限了。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擔心的是,順風光電即使有錢去接盤,但能不能提高尚德的技術創新能力,能不能使尚德恢復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支持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去兼并重組技術不精、負債高企的企業。不僅于此,一年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也編制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
顯然眼下光伏重組更為復雜。
重組亂像
“如果不XX結果就像光伏產業一樣。” 這樣的句式如今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研討會和專家發言稿中。在過去的2年中,光伏已經成為產能過度擴張,產業發展內外交困的典型,成為用來警示其他行業的明鏡。
來自江西新余市的賽維LDK和江蘇無錫的尚德無疑是光伏悲喜劇的典型,在不能自救的局面下雙雙被迫引入外援,售賣資產走上重組之路,但一場場征戰注定由此開始。
8個月前的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3個月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小組結束了前一階段的清產核資工作,開始正式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在隨后的日子里,不斷有計劃接盤、可能接盤的企業爆出。英利、天合光能甚至是保利協鑫及國有背景的普天新能源、西電集團,一時間就誰有可能接盤尚德的猜測眾多。以上眾多擬接盤者中,2012年光伏產品出貨量第一位的英利集團甚至是派出了一組多達47人的盡職調查組進駐無錫,摸底尚德狀況。彼時業界揪心的是,整個2012年,英利凈虧損5億美元,天合光能凈虧損2.6億美元,保利協鑫凈虧損約35億港元。事情很快發生了超出預期的變化,國慶節后上班的第一天,謎底揭曉,順風光電成為尚德的擬接盤對象,英利等光伏大佬悉數退出。對于這些有技術實力接盤者為何最終選擇退出,曾經的種子選手、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一天給你一個新課題,交納各種保證金,實際上是層層加碼、重重設障,故意讓他們知難而退。而對于擬接盤者順風光電及其背后的鄭建明都不為業界所熟悉,其光伏制造規模甚至排不進國內企業的前二十。在順風光電成為擬接盤者15天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組長楊二觀和順風光電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史建敏共同簽署了無錫尚德和順風光電的戰略合作協議。至此,順風光電接盤尚德,被認為成定局。順風光電董秘謝文杰也對媒體公開表示,在整個收購方案的推進過程中,無錫尚德國內債權人對于順風光電收購的誠意和資金來源有所顧慮,順風光電此次簽約給債權人吃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