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全年產量將由今年的40GW增加至43GW,中國光伏組件有望從今年的26GW增至28GW。但由于國內市場過快擴大,2014年我國光伏產業恐將面臨新一輪產能過剩。
從目前中國光伏整個產業鏈來看,無論是上游制造業還是下游電站開發,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2013年上半年以來,國內光伏業產能達40GW,實際出貨量僅11.5GW,整個產業鏈產能過剩很嚴重。而今年下半年狂飆突進的電站開發方面同樣存在潛在的嚴重過剩隱患。目前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GW,是已經擴容后的“十二五”光伏裝機目標的3倍,潛在產能過剩問題已不容忽視。
就目前,我國光伏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1.光伏行業技術門檻低,擴張迅速。光伏行業的技術都固化在設備中,企業花錢從國外進口設備就能生產光伏產品。
2.但從全球產業鏈來看,中國的光伏產業并不處于優勢地位!苯鹆柙普f,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最大的特點是“兩頭在外”。所謂“兩頭”,一頭是產業鏈上游的硅料和硅錠生產,另一頭就是產業鏈下游的光伏產品應用。我國光伏產業排名前5位企業的產品幾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而上游的硅料和硅錠生產也在很長時間內依靠國外的技術。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特點”也是光伏行業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3.中國的光伏產品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光伏發電并網難問題沒有解決,國內需求市場很難打開。該公司開拓的分布式屋頂光伏小型電站業務,因缺乏相關部門落實國家相關并網政策,居民仍處于觀望狀態。
4.各地政府“以GDP為綱”、缺乏統一規劃的沖動性重復投資是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各地政府一擁而上,大規模造光伏產業園,導致產業集群化、區域化形勢較重,產能過剩加劇。產業大而不強、生而不長是簡單投資的真實寫照。通過財政補貼雖成為產業做大做強的捷徑,但面對國際市場風險卻弱不禁風。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雖然國家正在重點推進分布式光伏發展項目,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預計明年分布式光伏裝機推進速度將和今年一樣,繼續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