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來國內保險業發展愈來愈細分化,但受限于某些產業保險意識的不足,保險業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其為企業“保駕護航”的作用。不過,隨著產業的國際化和專業化發展,保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漸凸顯,光伏保險的作用就是基于此才逐漸發揮出來。
保險抵御反傾銷
當地時間12月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從12月6日起對未參與“價格承諾”的出口歐盟的中國太陽能板生產商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為期兩年。在其發表的聲明中,歐盟委員會確定了自今年8月起參與“價格承諾”的中國企業名單,并表示此征稅措施只適用于未參加“價格承諾”的中國企業。而當時沒有簽署價格承諾協議的中國光伏企業,則要被征收稅率高達47.6%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
今年7月27日,中歐雙方曾就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條件達成價格承諾,雖然這一事件在中國和歐盟雙方共同努力下暫時得以解決,但仍對中國的光伏產業留有影響。美國曾于2011年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雙反”調查,歐盟此次的利益保護,不啻再次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打擊。
“光伏企業與國外進行的交易中,很多并不是終端客戶發現質量問題而要求賠付,更多是中間貿易商由于貿易中產生種種問題,而假借這一理由來向國內企業挑刺并要求索賠。”上海駿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原上海至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凱表示。
記者了解到,上海駿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功理賠兩家大型光伏企業,分別賠付人民幣197.5萬元與300萬元,成功協助國內光伏企業渡過難關。而今年的其他理賠項目也在調查過程中,光伏保險正在成為企業出口貿易的一柄強大的保護傘,為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與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據悉,在過去,我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在歐洲市場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因為對于出口產品的質量不存在任何可以使買方信任的擔保。于是,企業開始轉而尋求可擔保的途徑:一種方法是由出口公司向買方進行質量保證,然而這一方式存在非常大的缺陷,避開企業本身的護短心態不談,單就出現質量問題的后果而言,由于光伏產品出口量大,一旦發生質量問題,企業將會面臨賠付不能而宣告破產的境況;另一種方式是向第三方尋求擔保,但當時國內沒有專門的光伏保險產品,海外的保險公司幾乎對全球的光伏保險產品進行了絕對的壟斷。
光伏保險優勢漸顯
據統計,在占世界光伏市場30%的歐洲市場中,中國的光伏產品約占70%,這也意味著在價格備受挑戰因而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大背景下,國內光伏產業想要穩固在歐洲市場上固有的位置,就必須保證出口的產品質量不受質疑。除了為企業產品本身提供擔保這一舉措外,國內光伏企業大多選擇向第三方尋求質量保險來為出口產品提供保證。
吳文凱表示,有了第三方對出口產品的質量進行擔保,一方面,國內光伏業在出口外銷時就不會再有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歐洲的進口商也會提升對中國光伏產品的信任度,有利于保證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還能提升中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出口競爭力。
據了解,最新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在國內部分地區相繼出臺,補貼力度已遠超業內預期,在《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規定了金融機構應當采用靈活的保障政策,幫助投資者解決資金困難和轉移電站系統運營中存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