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爆發,既要國際經濟環境有利時機,又要與國內投資實力及吸收能力相結合。政策還要有持續性,以減少偶然性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國家意志疊加全球能源技術創新下多元化趨勢,將共同推進中國能源體系加速變革,從而帶動對應的投資機會。
在本輪世界經濟爆發之后,各國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遺余力,紛紛爭搶全球新能源戰略的制高點。舉例來說,一直備受矚目的光伏產業一直走在新能源探索進程的前列。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歐洲光伏市場占全球總裝機量的比例約為30%,預計2014年也會保持在25%-30%的水平上。或許,今后幾年,只要光伏發電成本沒有巨大的改觀,歐洲市場每年的光伏裝機容量會保持穩定,德國每年約3GW左右,意大利、法國、英國會保持在1-1.5GW范圍內,總的年度需求量在10GW上下。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則躍居首位,占總出口額的22%。南非、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非洲地區最大的三個光伏市場,南非在這兩年有800MW左右的光伏系統并入電網,沙特阿拉伯也制定了到2032年安裝16GW光伏系統的宏偉目標。以色列則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的光伏裝機國家,已經大約完成了400MW左右的裝機量。
然而,新能源領域目前只能稱之為“襁褓中的嬰兒”。從各國新能源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業整體技術成熟度不高、就業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投資規模不高。盡管如此,學界和業界仍然持樂觀態度,認為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以后,新能源將會進入快速成長期。
從國際戰略角度,新能源尚屬相對嶄新的領域,各國也處在同臺競技的階段。目前,除歐洲領先一個身位外,其他國家實力差別有限。總體上來看,沒有哪個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絕對領先。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可以說誰先謀篇布局,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誰將占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作者:朱玥穎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