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DoC)日前宣布,對部分中國制造的電池板征收高達165%的初步反傾銷稅。
SolarWorld America提交的投訴試圖阻止中國制造商通過啟用海外,特別是中國臺灣制造的電池以規避關稅。
根據最新關稅,臺灣電池制造商昱晶(Gintech)將面臨27.59%、茂迪(Motech)面臨44.18%,剩余臺灣公司為35.89%。關稅的全部細節可以在商務部網站上看到。
計劃在2015年早期作出對于關稅的最終裁決。
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總裁Mukesh Dulani表示:“我們及我們的員工很欣慰聽到美國政府再次阻止外國政府干涉我們的經濟,并為國內生產行業能夠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下競爭開道。我們不應該必須與傾銷進口商品或中國政府競爭。今天的行動應該有助于美國太陽能制造業拓展和改革。”
這些費用添加到對中國制造商制造的組件實施高達35%的初步反補貼稅率,這些組件使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生產的某些關鍵部件。
反對關稅的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總裁基格·沙(Jigar Shah)敦促雙方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拔覀兌卮賁olarWorld AG與美國太陽能產業合作,選擇終止他們持續的訴訟,支持如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提議決議等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代表該行業大多數的CASE成員需要一個解決方案,其通過阻止進一步貿易訴訟終止市場的不確定性,其使得太陽能發電能夠與常規能源在成本效益方面競爭,因此使市場進一步發展。為了援助這一過程,我們要求奧巴馬總統使解決太陽能貿易爭端成為其清潔能源議程中的一個優先事項,并召集各方進行談判。
沙補充道:“今天的決定對于美國太陽能產業而言是另一個不必要的障礙,其將通過提高太陽能產品的價格阻礙清潔能源的部署。由于這些關稅,此前可行的項目將無法建設,美國員工將失業,并且可通過太陽能省錢的客戶可能無法獲益。”
沙總結道:“CASE成員尤其感到失望的是SolarWorld的擴大受到太陽能爭端影響的產品范圍的要求仍在商務部考慮之中。接受更廣泛的范圍將忽視數十年的法律先例,其利用‘單一原產國’和‘實質性轉變’貿易規則定義范圍。擬議的新范圍還從根本上與該部門自己此前在2012年的太陽能電池爭端中的決定不一致!
2012年宣布的此前貿易關稅(點擊查看PV-Tech此前相關報道)將繼續適用于整個中國制造的電池板。
臺灣分析師EnergyTrend此前的報告稱,今年早些時候制造商聯合大規模向美國出貨以及美國國內光伏制造業,將確保美國能夠滿足2014年6GW的預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