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關于積極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的重要講話,是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全面深刻論述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戰略,糾正了最近一段時間里的許多錯誤認識,對于我國的能源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主張“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90多個字把能源生產革命講得清清楚楚。
中國過去的能源戰略措施往往與能源安全脫節,各敲各的鑼,各打各的鼓,使能源安全得不到落實。建立能源多元供應體系,主張能源生產發揮各種能源的積極性,目的是讓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各項措施都要服務于能源安全的需要。
“能源多元供應”的目的,是立足我國國情,走大力推進煤炭高效利用之路。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是富煤、少油、缺氣,正因如此,我國長期以來一次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近年來雖然一再強調優化能源結構,但要向發達國家學習,走油氣為主的能源結構,談何容易;還有異想天開想要學習西歐國家,走風能、太陽能為主的能源結構,更是困難重重。
十八大之后,有人甚至錯誤斷言,“中國必須革煤炭的命”。特別是6月13日習總書記關于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重要講話之后,在學習重要講話時,主管能源生產的官員還是抱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思想,要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來替代化石能源發電,有官員說:“在合理的假設和技術框架下,我們預計,到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加上核電占全國電力系統比例應達到85%左右,可再生能源成為現實選擇!
我可以想象,到2050年,風電發展到20億千瓦(注:我國風能資源最大可開發量也就20億千瓦左右,以往的發電預測2050年風電最大開發量也就是10億千瓦),太陽能發展到25億千瓦(注:以往的電力預測2050年太陽能發電最大開發量是6-7億千瓦,提出國內多元供應后,應當有所減少,而這里反而增加2倍)。但絕不能想象,到2050年,煤電還是現在的10億千瓦,年運行5000小時,除非發電效率能夠在80%-90%以上。
據我所知,歐洲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最多的國家,為了彌補間源性和隨機性都把火電做為備用加調峰電源,沒有火電廠的配合,風電、太陽能發電難以生存。比如德國,其如今迫不急待需要讓人們明白的是:火電其實不是新能源發展的斗爭對象和被取代者,相反卻是日后新能源最有力的支撐者與受益者。
在中國,那種認為“可以離開燃煤電廠,大量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觀點是對電力工業的規律缺乏認識。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主張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他在能源供給革命中主張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里包括燃煤電廠,他還提出,“繼續建設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提高煤電準入標準,對達不到節能減排標準的現役機組限期改造升級!边@是在國內外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條件下推出的創新之舉。
作者:朱成章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