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寶馬純電動車i3和插電混動車i8跑車在中國上市。動人的故事和宏大的場面,電動技術和碳纖維車身等,都讓眾多媒體大開眼界,紛紛點贊。有言論認為,寶馬i3、i8、東風日產晨風電動車、特斯拉以及后續外資新能源車的上市,將給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帶來巨大危機。
9月21日,寶馬純電動車i3和插電混動車i8跑車在中國上市。動人的故事和宏大的場面,電動技術和碳纖維車身等,都讓眾多媒體大開眼界,紛紛點贊。有言論認為,寶馬i3、i8、東風日產晨風電動車、特斯拉以及后續外資新能源車的上市,將給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帶來巨大危機。
其理由是,外資新能源車的技術水平高,無論是寶馬i系列、特斯拉還是東風日產啟辰晨風都有強大的技術實力;有的外資新能源車還具備很強的價格殺傷力,例如晨風扣除補貼后,售價不到20萬元,已經與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短兵相接。
相反,盡管今年1~8月,國內自主新能源車銷量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但其整體技術水平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多數車型價格較低,暢銷主要是因為政府補貼以及各種優惠政策的刺激。一旦外資新能源車獲得同樣的補貼,自主新能源車將面臨危機。
這種說法雖然有合理性,但并不全面。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業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但已經形成了幾家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它們掌握了新能源車核心技術,有了自己的撒手锏。比如比亞迪。比亞迪與奔馳合資生產的騰勢電動車已經上市,用王傳福的話說,他們的合作是技術換技術的合作,是比亞迪的核心電池、電機、電控技術與奔馳造車技術、安全理念的“強強聯合”。
奔馳負責人唐仕凱也說,騰勢遵照戴姆勒科學嚴謹的生產管理系統,對質量的關注貫穿整個供應鏈。騰勢實現了戴姆勒立足中國,為中國市場生產最安全、最可靠、最便利的電動汽車的目標,代表了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的最高水平,超越了其他歐洲同行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連奔馳都來采用比亞迪的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能說自主品新能源車缺乏核心技術嗎?
再如上汽。上汽生產的榮威E50電動車和550插電混動車,掌握了很多連跨國公司都沒有的核心技術。在商用車領域,宇通新能源客車掌握了整車控制核心技術、發動機智能啟停控制技術(IST)、智能制動與能量回收技術和高效電動液壓助力轉向技術(HEPS)等。宇通獨有的“睿控”系統,擺脫了充電站的里程限制,百公里電耗只需90度電。看到這些例子,你能說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不行嗎?
作者:馬連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