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何光伏電站會出現質量問題 光伏電站的質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受到了行業內外人士的詬病,導致光伏電站投資者對于發電能力的數據產生了疑問。典型事件是某網站發布的光伏資源地圖,各地的年最大發電量測算數據受到業界質疑,普遍認為偏高。然而筆者根據實際掌握的幾個優質電站數據
一、為何光伏電站會出現質量問題 光伏電站的質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受到了行業內外人士的詬病,導致光伏電站投資者對于發電能力的數據產生了疑問。典型事件是某網站發布的光伏資源地圖,各地的年最大發電量測算數據受到業界質疑,普遍認為偏高。然而筆者根據實際掌握的幾個優質電站數據核對,基本誤差在±3%以內;就以上海舉例,崇明島前衛村的1MW光伏電站是2008年建成發電的,截止2009年同期的數據,一個年度其每千瓦發電量在1180kWh/kW左右(10kV高壓側計量值),而其中連續十幾天逆變器處于停機狀態,原因是逆變器故障后從歐洲調取配件花了很長時間。停機這段時間通過電站現場輻照監測進行的數據修正,其當年發電量最低數值應為1250kWh/kW,這和光伏資源地圖上的1281差異不到2.5%;而該電站使用的組件、逆變器、匯流箱等設備是2007年生產的,所有參與企業都是第一次做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在當年看肯定是屬于大型電站了)。
導致今天我們的電站出現眾多的問題,其原因是復雜了,但從大的方面看,主要就是三點:
1、政策原因
初裝補貼政策最初只是示范性的,后來為了光伏救市,而政策調整時間不夠,故初裝補貼政策延續至今;此類電站由于業主有節約初裝成本的強烈需求,故承接這些電站的EPC只能選擇迎合投資者的需求;
2、搶裝原因
前些年的補貼每年都在調整,而且政策出臺都是臨時性的,導致很多投資者只能搶裝。由于光伏應用在中國屬于初期,原本一個30MW電站從最初設計、采購到安裝調試需要3-4個月時間,而大量電站將其壓縮至2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導致電站的質量無法保證;
3、市場原因
光伏電站發展速度過快,投資方、設計者、建設者、調試和運維等各方面人才匱乏,倉促之下只能是尋找一些經驗較少的人員來實施,付出了大量學習成本;
二、如何提升光伏電站質量 2014年,政策全部調整為度電補貼,且補貼電價相對穩定之后,光伏電站質量的提升就變得急迫了。EPC作為電站質量把控的核心,需要承擔起足夠的責任,才能給行業樹立起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1、做堅定地EPC
EPC是指設計、采購和安裝的總承包商,而光伏行業的投資者之前都是將其拆分至各個不同企業來實施,這就導致無人承諾電站最終質量。當然,有些投資者是因為先前行業較新,很少有EPC在各個方面都很有經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如果EPC還是不能將這三者整合在一起;或者說雖然整合,但是采購或設計的選擇在投資者手里,那么電站質量就真的堪憂。
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國內有幾家EPC廠家開始堅持做總承包商,且提供電站的發電量擔保。
作者: 來源:光伏云
責任編輯:gaoting